高血压预防和管控.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血压预防和管控.ppt

6。 红薯芝麻粥   原料:红薯1000g,大米、芝麻各适量。   制法:将红薯洗净后切成片,与洗净后的大米起煮成稀粥,将芝麻加适量的食盐炒熟后碾碎,装入瓶内备用。每次取一汤勺芝麻粉放入红薯粥中拌匀后即可食用。   此粥可经常食用。芝麻含有较多的亚油酸及四烯酸,有良好的降胆固醇作用,红薯含有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还能供给人体大量的粘液蛋白,是预防动脉硬化的佳品。 动脉硬化是随着人年龄增长而出现的血管疾病,其规律通常是在青少年时期发生,至中老年时期加重、发病。男性较女性多,近年来本病在我国逐渐增多,成为老年人死亡主要原因之一。   1、定义:动脉管壁厚、弹性大,故能将血液送到全身个部分。动脉硬化症时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官腔变细。动脉硬化症所致的心、脑损害已成为人群中首位死亡原因。 2、动脉硬化症分类: (1)小动脉硬化 指小动脉增生性迷漫性病变,主要发生于高血压患者。 (2)动脉中层硬化 多发生于四肢累及中型动脉,较少引起临床症状。 (3)动脉粥样硬化 是动脉硬化的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多累及中型肌弹力型动脉,侵犯心、脑、肾脏重要脏器。侵犯营养心肌的冠状动脉,则导致冠心病。 3、发病和机理 尚未完全阐明,根据对冠心病所进行的研究,认为存在着一些易感因素,或称为危险因素。目前公认的可调可控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糖、腹型肥胖和不健康生活方式(饮食缺乏蔬菜水果,缺乏运动及吸烟)。 动脉硬化(动脉粥样硬化)人人都要发生 少年 中年 老年 青年 (一)发展过程: 起源于 植根于 发病于 发展于 人口中城市动脉硬化占41%死亡占第一位 男性30—40岁 女性40—49岁 发展最快10年 防治最后阶段 中年以后40% 早期和中期 动脉硬化 狭窄 50%无症状 继续发展心梗、脑血栓 “水到渠成” “瓜熟蒂落”的必然结果 (二)流行病过程 (三)狭窄的病理基础 脂肪代谢紊乱 合成分解不平衡 管壁“斑块” 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狭窄、闭塞 血循环障碍 发病 血脂 = 血管堵塞 = 高血脂 = 红色警戒线 体内交通事故 红灯 不管什么原因,闯红灯就要付出代价  动脉硬化的原因中最重要的是高血压、高血脂症、抽烟三大危险因子。其他肥胖、糖尿病、运动不足、紧张状态、高龄、家族病史、脾气暴躁等都有关系。 1。高血压:高压血流长期冲击动脉壁引起动脉内膜机械性损伤,造成血脂易在动脉壁沉积,形成脂肪斑块并造成动脉硬化狭窄。血压不控制,心肌梗塞发生率约提高2-3倍,脑中风则约4倍。 2。高脂血症:血中脂肪量过高较易沉积在血管内壁形成斑块,造成动脉硬化狭窄。 3。糖尿病:糖尿病人的脂肪代谢会出现问题,血液中运送脂肪的蛋白质(称做脂蛋白)会产生变性,在运送过程中脂肪容易沉积在血管内壁形成脂肪斑块 4。抽烟:香烟中的尼古丁、一氧化碳等会损伤动脉内壁,受伤的动脉内壁会卡住胆固醇,引起血小板堆积形成脂肪斑块。同时,抽烟也会引起冠状动脉收缩痉挛,减少血流量。  5。缺少运动:运动可以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减少低密度脂蛋白,帮忙身体把多余胆固醇从胆道与肠道排出体外,避免过剩胆固醇沉积在血管内壁。此外,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管弹性,降低血压,消耗过剩热量,使身体脂肪比重减少,肌肉比重增加,而减轻体重。因此缺乏运动的人很容易得到粥状动脉硬化。 6。肥胖:肥胖或体重过重的人,心脏负荷加重,血脂肪不正常的机率也较高,因而增加粥状动脉硬化风险。肥胖,易促发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胰岛素阻抵抗症候群。    7。过大压力:人会因为压力而增加肾上腺素的分泌,于是引起血压升高、心跳加快,伤害动脉血管内壁。 8。家族史:指的是基因上的因素,使某些人早期就发生动脉硬化疾病遗传,其原因仍未明,有的是严重高胆固醇血症,迭积在血液中,进而促发动脉硬化发生。有的是早发性高血压,或是容易发生血栓等。 发病机理 本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动脉壁出现楼板样斑块,而胆固醇和胆固醇酯则是构成粥样斑块的主要成分。虽然动脉壁也能合成胆固醇和其他脂质。但近年来,对动脉壁和内皮细胞的生理和病理研究,以及对粥样硬化病变的组织化学和免疫化学检查的结果证实,粥样斑块中的脂质主要来自血浆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磷脂等。 临床表现 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主要决定于血管病变及受累器官的缺血程度,对于早期的动脉硬化病患者,大多数患者几乎都没有任何临床症状,都处在隐慝状态下潜伏发展。 由于器官长期受累而出现临床症状:病人常有脑力或体力的衰退,触及浅表动脉如聂动脉、脑动脉时可发现变宽、变长、变硬或迂曲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