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一节口蹄疫.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章第一节口蹄疫

一、概述 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主要侵害偶蹄兽,偶见于人和其它动物。 成年动物的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等处皮肤发生水疱和溃烂,幼龄动物多因心肌受损使其死亡率升高。 传播速度快,流行范围广。 3、猪: 潜伏期1~2天,感染后以蹄部水疱为主要特征。 病初发热,体温升高(40-41℃) ,精神不振,病猪少食或拒食,常卧地。 口黏膜、鼻镜、乳房:水疱或糜烂。 蹄冠、蹄叉、蹄踵局部发红,水疱,糜烂。 继发感染:蹄叶、蹄壳脱落、卧地不起。 跛行,流产,乳房炎及慢性蹄变形。 哺乳仔猪:急性胃肠炎和心肌炎,病死率可达60-80%。 4、人: 口蹄疫较少见,只有大量感染口蹄疫病毒的条件下才发生本病。潜伏期3~6天,短者1天。 常突然发病,病人发热,头晕、头痛。 2~3天后,口腔内有干燥和灼热感,唇、齿龈、舌面、舌根及咽部发生水疱。 皮肤上有水疱多见于指尖,指甲基部,有时也见于手掌、足趾、鼻翼和面部。病程2~周。 七、病理变化 口腔、蹄部或鼻端、乳房等处出现水疱及烂斑。 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胃黏膜也有烂斑或溃疡。 小肠、大肠黏膜可见出血性炎症。 心肌变性或坏死而出现灰白色或淡黄色的斑点或条纹,俗称“虎斑心” 。 八、诊断 1、临床综合诊断: 口蹄疫常同时侵害多种偶蹄兽,传播迅速,呈流行性或大流行性发生。 同时口腔及蹄部有特征性的水疱和烂斑。 死后剖检可见虎斑心和出血性胃肠炎症变。 2、实验室诊断: 采取病畜水疱液及水疱皮,或康复血清送检。 动物接种分离病毒 组织培养细胞分离 中和试验(乳鼠血清保护试验) 补体结合试验 核酸杂交 RT-PCR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3、鉴别诊断: 牛瘟 牛黏膜病 牛恶性卡他热 水疱性口炎 猪水疱疹 猪水疱病 * * 口蹄疫 (Foot and mouth disease;FMD) 第一节 二、历史与分布 1514年,意大利H. Fracastorius描述了牛群中相继发生的一种疾病,这是对牛口蹄疫病例的最早记载。 1898年,由德国细菌学家莱夫勒(F.Loeffler)和弗罗施(P. Frosh)发现,引起牛口蹄疫的病原体是口蹄疫病毒。 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目前虽有些国家消灭了本病,但仍有许多国家和地区流行。 迄今只有新西兰是唯一历史上未发生FMD的国家。 美 国 1929年, 加拿大 1952年, 墨西哥 1954年, 澳大利亚 1972年 日本1908年宣布消灭口蹄疫,但2000年再次暴发。 朝鲜、韩国长期保持无口蹄疫,但在2000年也暴发流行。 宣布消灭FMD 。 口蹄疫是世界流行性传染病 三、口蹄疫病毒的危害 传染性极强,感染率达100%,可形成大范围流行。 死亡率只有2~3%,犊牛及仔猪和恶性病例死亡率可达50~100%。 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政治影响。 国际兽医局(OIE)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将FMD列为A类一号烈性传染病。 动物死亡、病畜及可疑病畜被屠杀焚毁。 患病期间肉和奶的生产停止。 病后肉和奶产量长期减少。 种用价值丧失。 直接经济损失 对疫区周围的广大范围必须隔离封锁。 禁止动物转移和畜产品调运上市,畜产品出口贸易被禁止。 对相关产业的影响(如饲料业、畜产品加工业、旅游业等),对环境的污染。 成为生物武器的可能。 间接经济损失及政治影响 口蹄疫病毒的特点 1.易感动物多:33种动物可被感染。 多数国家牛和水牛是主要感染动物,症状明显。 猪主要是直接接触或饲喂污染的饲料而感染,近来发现存在猪适应的FMDV毒株,感染猪通过呼吸道排出大量病毒,感染其他动物。 山羊、绵羊易感性差,症状较轻,常为传染源。 2.毒力强: 一头病牛的排毒量可感染100万头牛,1克病猪蹄部水疱皮可使10万头猪感染发病。 传播迅速,流行面广,生产性能下降,防治费用高。 发病率100%,成年畜死亡率一般1~2%,但幼畜高达50%,甚至100%。 3.病毒的多型性:主型之间无交叉保护,亚型之间交叉保护差,亚型内各毒株之间也有明显的抗原差异。 4.病毒的易变性:常有新的亚型出现。 四、病原 口蹄疫病毒( FMDV)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Aphthovirus)口蹄疫病毒属。 单股RNA,呈球形,无囊膜,为最小的动物RNA病毒,病毒粒子直径为23~25nm。 口蹄疫病毒蛋白主要是由4种多肽构成,其中有VP1、VP2、VP3、VP4,在疫苗制造上有重要意义。 VP1、VP2和VP3组成衣壳蛋白亚单位。 VP4与RNA紧密结合,是病毒粒子的内部成分。 VP1与中和抗体及抗感染免疫有关。 VP4 VP2 VP3 VP1 1A 1B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