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黄鱼标准规范化网箱养殖技术
大黄鱼标准化网箱养殖技术 [《福建省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 主推技术汇编》] 2011-09-15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大黄鱼俗称黄鱼,黄瓜鱼,黄花鱼等。因其体色金黄,唇部桔红,肉质细嫩洁白,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易于人体吸收,而成为我国人民传统的美食海鱼,素有“国鱼”之称。
大黄鱼为典型的河口性、集群洄游性鱼类。在我国沿海60米等深线以内均有分布,是我国宝贵的地方性海洋生物种质资源。我国沿海的大黄鱼分为3个地理种群:分布在黄海南部至东海中部(福建嵛山以北)的为岱衢族;福建嵛山以南至珠江口以东的为闽—粤东族;珠江口以西至琼州海峡的为硇洲族。
大黄鱼属于暖温性鱼类,适温范围在8~32℃间,最适的生长温度为20~28℃。养殖的大黄鱼在水温下降至13℃以下或高于30℃时,摄食就明显减少。水温高于26℃时就会影响其胚胎的正常发育。大黄鱼喜逐流,常于大潮流急时上浮。每年5月中旬至6月中旬的每逢农历三十至初三,十五至十八的大潮汛期间,闽—粤东族的大黄鱼亲鱼,集群进入三都湾内的官井洋产卵。潮流最大时,就是大黄鱼的产卵高峰时段,中心产卵场就位于官井洋潮流最急的主港道上。大黄鱼为广食谱的肉食性鱼类,其摄食的天然饵料生物达上百种。在不同的发育阶段,摄食的种类不同。50克以上的大黄鱼主要摄食各种小鱼或幼鱼,以及虾、虾蛄、蟹类;50克以下的早期幼鱼以糠虾、磷虾、莹虾等小型甲壳类为主;稚鱼则以桡足类为主。从稚鱼阶段起,均可摄食较软的人工配合颗粒饲料。
大黄鱼原为我国海洋四大主捕对象之一,在我国及太平洋西部海洋渔业中均占有重要地位。上世纪70年代前的平均年产量约12万吨。但因酷渔滥捕,其资源逐年枯竭。为恢复大黄鱼资源,福建省利用官井洋内湾性大黄鱼产卵场的种源条件,于1985年起组织开展了“大黄鱼人工育苗及其增养殖应用技术研究”。经20多年努力,突破了人工批量育苗和养殖技术,形成了全省年育苗量超过10亿尾、养殖产
量达6万吨、产值15亿元、年出口量3万吨与创汇7.5亿元的大黄鱼产业。不但拯救了大黄鱼资源,并使之成为我国最大养殖规模的海
水鱼类和我国六大优势出口养殖水产品之一。
NY5061/T-2002《无公害食品 大黄鱼养殖技术规范》是农业部首批下达的第一尾海水鱼“无公害食品系列”标准。我省宁德市的蕉城区和福州市的连江县作为我国大黄鱼养殖优势区域的重点县份,为保证大黄鱼产业的健康发展,先后于2006、2007年开始分别承担全国及福建省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示范县建设任务,“大黄鱼标准化网箱养殖技术”作为其主推技术,各建立了120户和100户的科技示范户。通过实施,其中蕉城区2006年取得了单位面积平均产量26.7千克/平方米,比前3年的平均单产22千克/平方米增产21.4%以上;2007年单位面积平均产量提高到30千克/平方米,比前3年的平均24.3千克/平方米增产23.8%。同时,通过加深网箱以充分利用水体,单位水体的载鱼量未明显增加,却保持了合理的养殖密度,有效改善了大黄鱼生活环境,达到了生产品质优良和质量安全的大黄鱼、提高养殖效益、增加渔民收入的目标。现把有关技术简述如下:
一、选择和保持良好的养殖环境
(一)网箱区的选择
1、网箱区要求可避大风浪,水流畅通,流向平直、流速在2米/秒内(经挡流后网箱内流速在0.2米/秒为宜)。
2、最低潮时网箱与岸边有20米以上的距离,且网箱底离海底在5米以上。
3、网箱区附近无直接的工业“三废”及农业、生活、医疗废弃物等污染源;水质应符合NY5052-2001《无公害食品 海水养殖用水水质》的要求。
(二)网箱及网箱的布局
1、提倡使用面积16平方米以上、深度4米以上的网箱。传统网箱应小改大、浅改深,最经济简便的方法是在原有几个小网箱框位上挂一个大网箱,以增加养殖容量,充分利用海域面积。
2、单个渔排的面积视所在海区的风浪、水深、潮流的大小情况限制在2000~1000平方米间,邻近渔排之间的最小间隔为10米,集中网箱区的面积若超过7~8万平方米,应另设养殖区,两个养殖区之间应距离500米以上,并设50米以上宽的主港道与若干个20米以上宽的次港道。
(三)网箱区环境的保护
1、垃圾、病死鱼、残饵、生活污水、油污要收集上岸集中处理;
2、减少饲料、饵料散失:(1)推广人工配合颗粒饲料,减少小杂鱼的用量;(2)筛选适口饲料;(3)小杂鱼应加工成粘性强的团状或湿颗粒饲料后再投喂;(4)不要过量投喂;(5)沉性饲料不宜快速投喂。
3、换洗的网箱应在固定的彩条布箱内消毒后,再进行冲洗。
4、在机动船活动较多的渔排外应围有防油污的彩条布。
5、提倡轮养、间养其他贝、藻类,以改善和修复养殖区的生态环境。
二、选用种质优良的健康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