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春走基层深情凝笔端
新春走基层 深情凝笔端
——本刊记者春节走基层见闻
农历春节,神州金蛇狂舞。荆楚大地,一派喜气洋洋。
走基层,要真走。本刊记者忠实实践“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承载着“五个湖北”的幸福使命,蛇年春节,记者在探亲访友期间,深入基层,走访群众,将荆楚儿女欢度春节、谋划发展的喜悦之情赋予笔端。
本刊记者记录了一个真实美好的春节,写出了既鲜活,又带着芳香泥土味的春节见闻,以飨读者。
地铁时代的一线年轻人
今年春节,对于小马来说,格外特别。作为一位武汉铁路司机学校专科大三的学生,已开始在武汉地铁上进行实习,一直要持续到今年六月份。
早上八点左右,他们就穿好实习生的马甲,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小马说:“每天的实习任务差不多,早上一般是一些理论的学习,下午开始‘跟车’。”小马所谓的“跟车”,也就是上地铁的驾驶室和地铁师傅在一起,看师傅开,学习经验。
对于地铁驾驶技术来说,除了启动和关闭需要人工操作外,一般都是自动驾驶,而紧急状况下的应急能力是驾驶员最重要的一课,在应急处理上较其他车辆驾驶员要有更强的心理素质。心理课也一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必修课。“其实在实习的这段时间,还要穿插一些科目的考试”,小马说,“之前的两年半在学校学习包括轨道交通操作系统、轨道交通信号、安全行车心理学等在内的13门理论课,学起来还是内容很多的。”
小马说:“武汉地铁司机拥有光鲜的外表下,他们的努力和辛苦是鲜为人知的。武汉进入地铁时代,地铁交通变成城市交通的一大组成部分。对于人才的培养也非常严苛。在校学习时,学科不及格要求重考,如果两次不及格直接劝退。对于小马来说,现在还得通过8项实训,如模拟驾驶、故障处理等。除此之外,安全教育、规章培训、应急处理、检查车辆、实际操作、礼仪培训、心理素质等环节后,通过各种考核,然后跟车长时间实习、操作之后才能正式上岗。春节期间,武汉地铁公司的领导到我们工作第一线对员工进行慰问。而且过节乘坐地铁的乘客比较多。难免我们工作当中有小的失误。乘客们都能够理解,这个是我们最大的欣慰。小马说:“乘坐地铁的人越多,我们的压力就越大,毕竟安全是第一位的,春节期间,我们很多同事都尽心尽力坚守岗位,努力工作,把安全第一做到实处,让乘客能够安心的过个祥和的春节。也是我们武汉地铁人的心愿。”
作为一位在未来将要踏上武汉地铁司机岗位的年轻人,小马非常自豪。相比一些同龄人还在享受寒假休息时,他们已经习惯了在武汉的地下铁路网络中每日的实习生活。小马说:“武汉地铁的开通确实改变武汉很多,我现在还需要更加认真实践和学习,为以后上岗工作做充足的准备。”
(邓承军)
车轮下的回乡路
对于工作在异乡的游子来说,春节能回到家乡,与父母亲人团聚,是一年中最幸福、温暖的日子。
先生的家在汉川市某镇,汉川离武汉并不远,交通还算是比较方便的。只是,从市区到家还有较远的一段距离,多年来,往返于这段路的故事,也令人颇有感慨。
先生家1992年花费一万多元购买了一台日本铃木摩托车,那时应该算是一大笔钱了,在村里也是比较风光的。1995年考到武汉读大学的他,已经可以由父亲或哥哥骑摩托车到汉川市去接他回家了。
2006年的春节,是我第一次去他的家乡。听先生说,家里的摩托车早已“退役”,之前他从汉川市回家,通常会乘坐单骑(即摩的),还算方便、也便宜。我一听就傻了,为了打扮漂亮一点,我还特地穿了裙子。为了照顾我,那次我们选了一辆麻木,有一个简易的车厢,一路颠簸总算平安到家。
后来再回去,似乎少见麻木和单骑的身影。在我的印象里,之后都是乘坐的士。那段路的确有点远,回去的次数又少,以至于这么多年过去,我始终不记得那条路是怎么走的。要是让我一个人回去,到了汉川我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的士司机不熟悉那段路,而我也说不清楚路线。
前年,留在家乡的大哥买了一辆本田小轿车,每逢我们回去,他必定开车到汉川市接我们。如果老人和孩子一起,他还会特地开到武汉来接。有了车,回乡的路途就更为便利和舒适。我本以为,家里的车在村里应该算好的。实际上,在村里看到的车普遍都挺好,大众帕萨特、丰田凯美瑞,就在邻家的院子里。乡村的公路不够宽敞,春节期间又有许多从外地开回的私家车,那几天路上格外拥堵。
去年,先生的姐姐也添置了一辆车。三姐弟里面,只有我们家尚未迈入有车的行列。其实,我们现在也有了购车的能力,只是出于种种考虑尚未“下手”。
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也会开着自家的车,回乡团圆。
(李华蕾)
岳父的年货清单
2月6日上午,记者陪岳父打年货。提起手中买的猪肉、鱼和藕等菜,岳父笑着说:“如今的生活越来越好,年货也越来越丰富了!”
今年50多岁的岳父是一名医生。从1985年开始,他养成了写年货清单的习惯。1986年岳父家年收入在1700元左右,到年底也没舍得买多少年货,在当年的年货清单上,清楚记着买了10元钱的猪肉和5元钱的鱼。“那一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