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玉米病虫害.ppt

  1. 1、本文档共1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全玉米病虫害

李洪连 河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 玉米丝黑穗病(雌穗) 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丝黑穗病(雌穗) 玉米丝黑穗病 3、发病条件    品种:发病率高低主要与品种抗病性有关,要选用抗病品种。今年发病重也主要因为杂交种不抗病。    菌源:越冬菌源越多,发病重,要采用轮作、拔除田间病苗与病株、黑穗散粉前采下黑穗烧掉等措施。土温25℃左右,土壤含水量20%左右有利于病菌侵染,一般春季少雨干旱年份有利于病害的发生与流行。播期过早、过深利于发病。种子质量不好,生活力低,会延长出苗时间,可增加侵染。因此,应购买优质良种,适期播种,提高播种质量,注意保墒。 玉米黑粉病 玉米黑粉病又称瘤黑粉病,是玉米重要病害。一般山区比平原、北方比南方发生普遍而且严重。 产量损失程度根据发病的时期、发病的部位及病瘤的大小有关,发生早、而且病瘤大,在果穗上及植株中部发病的对产量影响大,减产15%以上。 玉米黑粉病为局部侵染病害,在玉米的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形成病瘤, 地上部具有分生能力的幼嫩组织均可受害。 症状 苗期:病苗小,茎叶扭曲畸形,在茎基部产生小病瘤,病苗株高在33 cm左右时明显,严重时枯死。叶片或叶鞘上的病瘤。 叶片:叶片上的病瘤较小,常成串密生,多如豆粒或花生米粒大小,内部很少形成黑粉。 茎或气生根上:病瘤大小不等,一般如拳头大小。 雄花:大部分或个别小花形成角状或长囊状的病瘤。 雌穗:被侵染后,多在果穗上半部或个别籽粒上形成病瘤,严重发生的可在全穗。 诊断要点 病部形成大小不等的畸形病瘤。 病瘤成熟后,外膜破裂,散出大量黑粉。 病原 属担子菌亚门真菌,黑粉菌属。 发病规律 玉米黑粉病菌主要以冬孢子在土壤和病残体中越冬,也可沾附于种子表面或混在粪肥中越冬。 越冬的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和次生担孢子,随风雨传播,从寄主表皮或伤口直接侵入节部、腋芽和雌雄穗等幼嫩的分生组织。 冬孢子也可以直接萌发产生侵染丝侵入玉米组织。 侵入的菌丝只能在侵染点附近扩展,形成病瘤。在病瘤内产生大量的黑粉状冬孢子,随风雨传播后,进行再侵染。 防治策略应采取以种植抗病品种、 减少菌源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 A利用抗病品种; B秋季翻地,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 C玉米秸秆用堆肥时要充分腐熟; D在病瘤未变色时及早割除,并带出田外深埋处理; E重病田实行2~3年的轮作;合理密植,及时灌溉,尤其是抽雄前后要保证水分供应充足; F避免偏施、过量施氮肥,适时增施磷钾肥; G发现有玉米螟为害时要及时防虫治病,尽量减少耕作造成的机械损伤。 种子处理药 每100 kg种子拌12.5%烯唑醇12~16 g, 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5%的比例拌种, 35%菲醌粉剂、 或粉锈宁可湿性粉剂等。 土表喷雾防治 玉米出苗前可选用50%克菌丹200倍液, 或25%三唑酮750~1000倍液1500 kg/hm2进行土表喷雾,消灭初侵染源。 在病瘤未出现前喷洒药剂可选用的有12.5%烯唑醇、或15%三唑酮等。 ? 玉米锈病 温暖潮湿地区发生较多。通常在玉米生育中后期发生,使植株早枯、子粒不饱满而减产。 症状特点 发生在叶片上,叶片两面散生或聚生长圆形、黄褐色、粉状病斑,并散出铁锈色粉末,即病原菌的夏孢子堆和夏孢子。 生长后期病斑上生长圆形黑色冬孢子堆和冬孢子。 病原 担子菌亚门、柄锈菌属 发病条件 方温暖地区,病原菌以夏孢子越冬。来年借气流传播进行初次侵染, 病斑上产生夏孢子,可以在田间重复侵染,并由南至北随季风传播,逐渐扩大蔓延。 夏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高的相对湿度(100%)有利于锈病发生和发展。 品种间抗病性差异较大。早熟品种一般易发病,马齿型品种比较抗病。 氮肥施用过多,会加重病害发生。 防治技术 一是选用抗病杂交品种; 二是合理施肥,施用磷钾肥; 三是发病初期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防治,发病重时隔15天再喷1次。 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 农学系 玉米害虫 玉米蛀茎夜娥   玉米蚜     玉米螟       一、玉米蛀茎夜娥 鳞翅目,夜娥科。 别名大菖蒲夜蛾、玉米枯心夜蛾。分布在东北、华北等地。 ?寄主 玉米、高粱、谷子、菖蒲、稗草等。? 幼虫从近土表的茎基部蛀入玉米苗,向上蛀食心叶茎髓,致心叶萎蔫或全株枯死,每只幼虫连续为害几棵玉米幼苗后者熟,入土化蛹。 一般每株只有l头幼虫。  形态特征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7~20mm,翅展34~40mm,头部褐色至黑褐,前翅黄褐色或暗褐色,肾形纹白色至灰黄色,环形纹不明显,褐色,前翅顶端具椭圆形浅色斑1个,前缘具褐色弧形纹多个,近顶端生灰黄色短斜纹3条。后翅灰色 卵长0.7mm,黄白色,扁圆馒头形,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