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八讲 文艺复兴文学与同莎士比亚.ppt
(五)喜剧 一生写了13部, 10部在第一个时期,3部在第二个时期,也称为“悲喜剧”; 代表作:《威尼斯商人》 喜剧代表《威尼斯商人》 主要情节:“借债割肉”、“三匣择婿”、“卷逃私奔”; 结构构拟:三条线索平行发展,并行不悖,彼此交织,相互影响,形成网状结构 1.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与犹太人高利贷者夏洛克之间的冲突,市中心情节和主要冲突; 2.巴萨尼奥与鲍西娅的曲折爱情,是平行发展的第二条情节线索; 3.夏洛克的女儿杰西卡与基督教青年罗伦佐相爱而卷逃私奔,是第三条情节线索。 剧作思想:讴歌真挚的友谊、爱情和仁慈,谴责卑劣的贪婪、冷酷和凶残,与人文主义主题如符合契。 犹太商人夏洛克形象的多样性 浓厚的讽刺性: 夏洛克是原始积累时期的“钱魔”,旧的封建法律的维护者,他的身上集中了贪婪吝啬、狡黠嫉妒、凶狠残暴等劣根性。 弱小的压迫者: 受歧视、虐待、长期忍气吞声的犹太人、犹太教徒,遭受民族歧视和宗教压迫。 作者开明态度: 当夏洛克是强徒恶棍时,令人憎恶反感,当他是受尽凌辱的弱者时,让人同情怜悯。当嘲笑他视钱如命时,他是个喜剧人物;而当她一败涂地时,他是个悲剧形象。 《威尼斯商人》结构 结构精巧,颇具匠心: 1.浪漫主义的“幻想世界”(贝尔蒙特)与现实主义的“真实世界”(威尼斯)巧妙结合,加强了艺术感染力; 2.喜剧的抒情气氛与悲剧的浓重色彩给观众以不同的美感享受,两者又水乳交融,和谐统一; 3.多重线索并行发展,彼此交织,展示广阔生活画面; (六)悲剧 第一个时期的悲剧2部:以《罗密欧与朱丽叶》 为代表; 第二个时期的悲剧:8部,以《哈姆莱特》(1601)、《奥赛罗》(1604)、《李尔王》(1606)、《麦克白》(1606)最具代表性,被公认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罗密欧与朱丽叶》:反封建的爱情悲剧 人物的对立与融合: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对热恋的青年,代表着蒙太古和凯普莱特两个誓不两立的家族; 思想的冲突与和解:人文主义的爱情理想和封建观念、封建势力之间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冲突; 主题的综合与展示:历史剧的谴责封建纷争的主题,喜剧的歌颂人文主义友谊与爱情的主题。 抒情与喜剧的渗透:全剧充满着浓郁的抒情诗的色彩,包含着大量的喜剧因素,青年人的牺牲换来两家的和好和全城的和平,整个结局是乐观、明朗的。 特色——性格悲剧 哈姆雷特—— 忧郁与延宕 奥赛罗 —— 轻信与嫉妒 李尔王 —— 刚愎与愚蠢 麦克白 —— 野心与贪婪 著名英国文学研究专家、莎剧翻译家卞之琳总结说: “就莎士比亚悲剧而论,客观上恐怕难于否定这四个‘最’字称号:《哈姆莱特》——地位最重要;《奥赛罗》——结构最谨严;《李尔王》——气魄最宏伟;《麦克白》——动作最迅疾”。 (七)传奇剧 一生写了4部,均在第三个时期。 特色: 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情节可归纳为“起初反目,最终言归于好”的模式,贯穿宽恕、和解的主题。 代表作:《暴风雨》 (八)莎士比亚的戏剧艺术 1、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机结合,幻想与现实融为一体。 2、善于处理题材,“点石成金”。 3、戏剧人物丰富多采,富于个性化。 4、“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的完美的融合”(恩格斯语)。 5、戏剧语言丰富多彩。 “莎士比亚化” 马克思1859年针对拉萨尔的剧本《弗兰茨·冯·济金根》存在的缺点,在给拉萨尔的信中最先提出了一对重要的概念—— “席勒式”和“莎士比亚化”。马克思指出: “这样,你就得更加莎士比亚化,而我认为,你的最大缺点就是席勒式地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 四、《哈姆雷特》分析 (一)悲剧的历史来源 (二)悲剧内容介绍 (三)哈姆雷特形象分析 (四)艺术特色 (一)悲剧的历史来源 取材与借鉴: 莎克索·格拉马提卡斯编的《丹麦史》 基德的《哈姆雷特始本》(已失传) 基德的《西班牙悲剧》 改编与创造: 复仇剧——时代剧 (二)悲剧的情节梗概 第一幕 矛盾冲突的揭示 第二幕 矛盾冲突的高涨 第三幕 矛盾双方的照面 第四幕 矛盾冲突白热化 第五幕 矛盾双方的对决 (三)哈姆雷特形象分析 作为王子的哈姆雷特 作为政治家的哈姆雷特 作为思想家的哈姆雷特 作为战士的哈姆雷特 总结 作为王子的哈姆雷特 高贵的出身 纯真的感情 良好的教育 精彩章节:哲理探讨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 究竟要默默忍受强暴的命运的矢石, 还是拔剑与这人世的苦难相争, 经过斗争清除苦难; 这两种选择哪一种更高尚一些? 死,长眠,如此而已; 合眼一睡如能了解心头的苦痛 和肉体所承受的万千惊扰, 精彩章节:哲理探讨 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死,长眠; 睡着了还会做梦,阻碍就在这里。 在我们摆脱尘世之后,在死睡中 究竟做什么样的梦,却是不可不思考的。 苦痛的生活之所以能持久,也就是这个缘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