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老年社会学理论.pptVIP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章老年社会学理论

第六章 老年社会学理论 一、微观层面的老年社会学理论 二、宏观层面的老年社会学理论 老年社会学理论有三方面的意义: 1、继生理学、心理学之后,从社会学角度解释老龄化的原因、过程。 2、总结老年个体和群体适应老龄化的社会学规律,对老年人更好地与环境相处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3、为老年社会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每种理论都提出了某种可能与衰老有关的重要因素,有助于我们对衰老过程和适应过程进行可能的干预。 一、微观层面的老年社会学理论 脱离理论 1961年,卡明和亨利提出。认为人的能力不可避免地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老年人因活动能力的逐渐下降和生活中各种角色的丧失,希望摆脱要求他们具有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的社会期待,愿意扮演比较次要的社会角色,自愿地退出社会。 这个理论建立在人类生物学的基础上,主要观点有:老年人身体逐渐衰弱形成了脱离社会的生理基础;老年人脱离社会可能由老年人启动(劳碌一辈子,希望能安享晚年),也可能由社会启动(社会的歧视、排挤);老年人脱离的积极性 ,有利于晚年生活,也有利于社会继承;老年人的脱离过程有普遍性和不可避免性。 局限性:这一理论的最初提法,忽视了人们在个性、社会经济地位以及健康等方面的差异。也不利于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有一定的社会负面意义。 活动理论 1953年由美国哈维格斯特等人提出 。该理论认为生活满意度源于清晰的自我认识,自我认识源于新的社会角色,新的社会角色源于参与社会的程度。该理论认为老年人的生活满足感与活动间有积极的联系。只有参与社会才能使老年人重新认识自我,保持生命的活力,提高生活满意度。因此,主张老年人应通过新的参与、新的角色来改善老年人由于社会角色中断所引发的情绪低落,用新的角色取代因丧偶或退休而失去的角色,在社会参与中重新认识自我,从而把自身与社会的距离缩小到最低程度。 局限性:忽略了老年人个性与生理的差异。 连续理论 认为老年不是一个独立的阶段,而是人生延续的一部分。如果一个人在逐渐衰老时,生活方式和个性能保持适度的连续性,则对生活比较满意。中年时,社会生活活跃的人,进入老年若能保持活跃的社会生活,就会感到幸福。根据延续理论观点,割裂地看待老年阶段,认为老年的标志是脱离社会或活力水平下降,这是过于机械地简单化、片面化地理解人的生命。延续理论认为,人们年老时,不是自然而然地退出工作和社会生活,相反,他们选择让自己继续获得满足感的生活方式,终止那些没有带来满足感的生活方式。 老年连续理论以对个体的个性研究为基础,重点解释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差异性。 角色理论 人的一生要扮演多种角色,角色是个人与社会相互接纳的一种方式。老年人必然经历不可逆转的角色中断和角色丧失,因此适应改变了的角色和任务是老年阶段的重要任务,一要正确认识角色转变的客观必然性,调整心态适应新的角色任务;二是积极参与社会,寻求新的次一级角色。 社会交换理论 由美国社会学家埃默逊、布劳提出。每个人都有不同于他人的自我需求和资源,社会互动就是通过资源交换以满足各自需要的行为。权力来自社会交换的不平等。老年人各种资源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缺少可供交换的资源,弱化了老年人的权利,老年人在社会互动中往往处于依从地位,因此老年人的地位下降。 “衰老是各阶级之间的一场斗争。” ——西蒙德波瓦 相互作用理论(社会损害与社会重建理论) 人们往往从自己所认识到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看法中来认识自己(镜中我),形成并修正自我概念。在崇尚年轻和技术的社会中,年迈无用是对老年人的基本评价,接受消极暗示的老年人独立自主的能力会衰退,感到自己没有能力,更加消极。消极反馈的循环会强化老人的无能意识,对老人的自我认知造成损害。这就是社会损害理论。社会重建模式就是干预这种消极循环,中断进行性损害,建立尊老敬老的社会环境和老年人积极参与的社会氛围,帮助老年人重建自信。 社会建构理论 以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代表。建构主义者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我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或者解释事实,我们个人的经验世界是用我们个人的头脑创建的,由于我们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于是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便也迥异。对所有人来说“客观现实”并不存在,人们自己创建了自己的现实,这些现实会随时间的改变而有所转换。人们为自己的生活所建构的现实能解释他们的所作所为。 社会建构主义把年老及其后调试看成独特的个人过程。可以运用个人访谈和叙事之类的质性研究方法收集老人界定自己的老年现实的社会线索。 “老年的悲剧不在于我们每个人必定会变老和死亡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