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开发地质学-第二章 油气的成因及油源层.ppt

油田开发地质学-第二章 油气的成因及油源层.ppt

  1.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油气的成因及油源层 生油物质* 生油条件* 油气生成的主要阶段*** 油源层(生油层)及其评价** 1 细菌作用 ①?细菌本身为生油原始物质 ②?细菌对有机质分解,产生有机化合物和甲烷气。 细菌怕热,只能在<100℃的浅层中起作用 2 催化剂作用: ——主要:中浅层,<125℃ ①有机酵母:催化作用强,不耐高温。 主要: 成岩早期。 ②无机盐类:最主要的是粘土矿物,蒙脱石型的 粘土催化活力最强。 主要:成岩中晚期。 门限温度? 有机质开始大量转化为石油时的温度,也称成熟温度。 门限深度—门限温度所在的深度, 它取决于地温梯度与干酪根类型。 深度-温度 关系曲线 石油生成百分率-深度关系曲线 3 热力作用 埋深、时间、地温梯度 法国J.Connan(1974) 生成油气的理化条件—热力作用 不同类型含油气盆地成熟点温度 与沉积有机质地质年龄的关系式: 沉积有机质地质年龄越新,门限温度越高(年轻的“热”盆地) 年龄越老,门限温度越低(古老的“冷”盆地) 时间可以补偿温度的不足! 高温短时,低温长时 4 放射性: 放射性元素所造成的局部地温增高有利于有机质的热演化。 沉积岩中:放射性元素含量很低 ——非主要因素 生成油气的物理化学条件 有机质向油气的转化,是在适宜的地质环境里,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不同物化条件的作用强度不同。 细菌和催化剂都是在特定阶段作用显著,加速有机质降解生油、生气; 温度与时间在油气生成全过程中都有着重要作用。 四、生油气的过程 生物化学生气阶段 热催化生油气阶段 热裂解生凝析气阶段 深部高温生气阶段 作为微生物养料被菌解、氧化、消耗掉→CO2、H2O; 经细菌生化作用→CO2、H2O、CH4(生物化学气)、NH3 大多数经地质聚合和缩合→干酪根 少量低熟油。 沉 积 有 机 质 ——主要产物:生物化学气、干酪根 、少量低熟油。 埋深0-1500米,温度介于10-60℃ A、 生物化学生气阶段: 生成油气的主要阶段 细菌作用为主,成岩早期。 生物化学气:细菌气,CH4>95%,干气,浅层气藏 B、热催化生油气阶段: 深度:1500-4000m; 温度:60℃~180℃; 热催化作用。 有机质成熟、进入生油门限,大量转化为石油和湿气 ——主要的生油时期。 生成油气的主要阶段 C、热裂解生凝析气阶段: 深度4000-7000米; 温度180-250℃; 热力作用成为主导因素。 生成油气的主要阶段 有机质演化进入高成熟时期; 地温超过了液态烃类物质的临界温度; 深度>6000—7000m; 温度>250℃ ; 高温高压 主要产物:干气甲烷和石墨; D、深部高温生气阶段: 生成油气的主要阶段 成熟门限 干气 石墨 深部高温 生气阶段 变生作用阶段 >7.0km >250℃ 热力 作用 湿气 大量石油 残留干酪根 热催化 生油气阶段 1.5-4.0km 60-180℃ 热力 作用 催化 作用 沉积 有机质 细菌气、挥发物 干酪根 未熟-低熟石油 <1.5km 10-60℃ 生物化学 生气阶段 成岩作用阶段 细菌 降解 催化 作用 凝析气 干酪根残渣 热裂解 生凝析气阶段 后生作用阶段 4.0-7.0km 180-250℃ 热力 作用 生成油气的主要阶段 五、烃源层(生油层) 烃源岩 1、基本概念 凡能生成石油和天然气的岩石 油源层——油源岩组成的地层 source beds ?特征: 分类: 2、 油源层的岩性特征及分类 泥质岩类:黑色泥岩、页岩、粉砂质泥岩 碳酸盐岩类:生物灰岩、礁灰岩、泥灰岩; 浅海相、泻湖相、前三角洲相和半深湖-深湖相 分布: 暗色、细粒、富含有机质 深湖-半深湖相泥岩, 平均500-1000米 K 26.1 松辽 深湖相泥岩,平均2000-3000米 N 0.39 洛杉矶 深湖-半深湖相泥岩, 最厚1000-1500米 E为主 21.3 渤海湾 浅海相石灰岩、泥灰岩为主,次为泥岩,平均1000-2000米 K2、E为主 35 利比亚 锡尔特 浅海相泥岩为主,部分为碳酸盐岩, 平均1000-2000米 K3、N1为主 110 美国 墨西哥湾 前三角洲泥岩,平均500-1000米 J3、K1为主 230 西西伯利亚 浅海相碳酸盐岩为主,最厚

文档评论(0)

一壶清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