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英汉隐喻中的文化差异初探
英汉隐喻中的文化差异初探A Tentative Study of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Metaphors
中文摘要
隐喻,它既是语言现象,又是文化现象。基于各自民族特点所产生的联想差异,使得英汉隐喻成了英语学习、交流的一大障碍,因此有必要研究英汉隐喻的民族特点,弄清各自的文化内涵,这对英语学习,以及交流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本文从英汉国家的地理位置、自然现象、宗教信仰、颜色和动、植的象征意义等方面的隐喻对英汉隐喻作对比分析 , 并通过对比得出其中的差异 , 从而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
关键词 : 英汉隐喻;文化特点;联想;文化;差异
Abstract
Metaphors are both linguistic and cultural. Owing to the differences of associations resulting from the respectiv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languages, English and Chinese metaphors have become a big barrier in English learning and daily communication. For this reason,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the national feature of English and Chinese metaphors and clarify their respective cultural connotations. Tha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English learning and daily communication. This essay attempts to make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metaphors in the categories of geography, nature, and religious belief, the status of color, animals and plants, and conclud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ir cultures, which reflect the distinctive cultural features of each nation.
Key words: English and Chinese Metaphors ;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 Associations ; Cultures ; Differences
引言
语言学大师王德春在他的书《语言学概论》中指出:“语言可以承载民族文化,民族间可以进行跨文化言语交际。” [1] (P7-11) 而隐喻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就不得不与社会相联系,这也直接导致了隐喻现象的普遍性。隐喻研究源远流长,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英语中“ metaphor ”(隐喻)一词来源于希腊语“ metaphora ”,该词由“ meta ”和“ pherein ”组成,意思是“ over ”和“ to carry ”,合起来的意思是“ to carry over ” ( 传送 ) 。在国外,隐喻研究开始于 Aristotle (亚里士多德)时期,他在其名著《诗学》( Poetics )中写道:“隐喻是用一个词替代另一个词来表达同一意义的语言手段。”( metaphor is the application to the thing of name belonging to another )。亚里士多德还说:“到目前为止,最伟大的事情就是成为隐喻大师。……它才是天才的标志。”(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by far is to be a master of metaphor )[2] (P49-51) 从亚里士多德到现代,对隐喻的研究从没有间断过。我国流传最早的古代文学作品《诗经》最具特色的写作手法是“赋、比、兴”,“比”就是“比喻”,包括明喻和隐喻。在历代先哲和学者有关文学和语言的论述中也不乏对隐喻现象的真知灼见。
由于隐喻的心理基础是联想,所以人们通常把世间某些品质与某些事物联系起来进行联想 . 但是由于英美人和中国人之间的历史、思想、生产实践、生活方式等相差甚远,所以有很多语言虽然表示同一个意思,但却用不同的隐喻来实现的。
一、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自然拼音 (按一下试试).ppt
- 自然辩证法新大纲: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技社会论.ppt
- 自然辩证法经典小抄.doc
- 自然辩证法课件 第十六讲 科学技术与社会(STS).ppt
- 自然辩证法课件 吴光远.ppt
- 自考 运筹学 第一章 导论.ppt
- 自用课件2014版-边坡工程8(锚杆(索)挡墙支护).ppt
- 自考00523中国秘书史自考小抄自考中国秘书史笔记自考中国秘书史教材.doc
- 自考03291《人际关系学》试题答案.doc
- 自考_经济法概论复习资料(详)1.doc
- 浙江衢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衢州市直公立医院高层次紧缺人才招聘11人笔试模拟试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浙江温州泰顺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招聘编外工作人员笔试备考题库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docx
- 江苏靖江市数据局公开招聘编外工作人员笔试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docx
- 广东茂名市公安局电白分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40人笔试模拟试题带答案详解.docx
- 江苏盐城市大丰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招聘劳务派遣工作人员4人笔试模拟试题带答案详解.docx
- 浙江舟山岱山县东沙镇人民政府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docx
- 最高人民检察院直属事业单位2025年度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笔试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docx
- 浙江金华市委宣传部、中共金华市委网信办所属事业单位选调工作人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详解1套.docx
- 广东深圳市党建组织员招聘40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1套.docx
- 江苏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招聘非在编工作人员4人笔试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