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开通——器械与操作.docx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机械开通——器械与操作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机械开通——器材与操作手术材料准备1、常规脑血管造影器材2、6F、8F动脉鞘、长鞘和导引导管、球囊导管3、200cm、300cm微导丝、Rebar18/27导管4、各种型号扩张球囊5、各型号颅内外支架6、取栓支架Solitaire?各型号7、Navien导管(更适合血栓负荷量大时)个体化实施麻醉方案建议:全麻:剧烈烦躁病人,影响操作,应立即全麻,但应预防血压过低。清醒镇静。混合麻醉:早期局麻下造影,取栓支架到位后,实施全麻,术后观察时宜使用较浅的镇静麻醉。(二)导引装置1、导引导管尽可能靠近病变。2、中间导管Neuron灌注导管、? Navien 导管适合于大负荷血栓病例,发挥支撑、保护和抽吸作用。3、颅外近端、颅内远端的串联病变时,先处理近端病变(球囊扩张或支架),导引导管应越过近端病变。操作步骤以取栓支架 Solitaire?FR ?为例:1、微导丝带微导管(一般使用微导丝0.014,微导管1.7F),通过病变,确定病变长度,更换Rebar 导管(18或27)到达病变处。注意:1.1根据病变血管直径,选择Rebar导管。1.2 一般2~3mm血管使用4mm支架和Rebar18导管;3~5.5mm血管使用6mm支架和Rebar27导管。2、确定血管病变长度,选择长度合适的支架。支架长度应覆盖闭塞病变两端:4×15/20mm;6×20/30。3、Rebar导管接冲洗。4、送入取栓支架到合适的位置。5、定位并释放支架。6、造影了解取栓支架情况、有无前向血流。7、撤取栓支架前:调整Rebar导管、抽吸。4、复合病变远、近端病变处理顺序:先处理近端病变①防止新的血栓脱落②导引导管越过病变,提供更好的支撑③便于取栓5、血管狭窄的处理指南推荐:急诊颅内外血管成形术和/或支架植入术的有效性尚不肯定(IIb类推荐,C级证据)。以下情况可考虑使用血管成形术和/或支架植入术:治疗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或夹层导致的急性缺血性卒中(IIb类推荐,C级证据)。颅外段颈动脉(颅外段椎动脉)血管成形术:目前主要用于卒中的预防而非急性期的治疗。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可用于急性卒中:①卒中发生是由于颅外段的颈或椎动脉的血流减少或中断所致,如严重动脉粥样硬化或夹层造成的动脉完全或者接近完全的闭塞;②当颅外段颈动脉严重闭塞妨碍导管进人颅内血管中的血栓时,需要在对远端的颅内闭塞干预前行颅外颈动脉血管成形术。6、抗血小板、抗凝①血管闭塞机械开通后:可于术后开始给予持续抗血小板治疗;当术前有慢性狭窄,术中内膜损伤,或原位血栓形成血管有再闭塞时,术中可给予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受体抑制剂,最佳剂量尚不确定,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进一步临床试验证实。②需行血管成形术时:可于术前或植入支架后即刻给予阿司匹林300 mg及氯吡格雷300 mg的负荷剂量口服或鼻饲,术后持续给予阿司匹林100~300 mg/d及氯吡格雷75 mg/d 1~3个月。7、术后血压管理对于静脉溶栓后接受介入治疗患者,血压应严格控制在180/100 mmHg以下,以避免rt-PA后脑出血发生。对未接受静脉溶栓而直接行介入手术再通患者,为预防可能发生的过度灌注,应将血压控制在相对较低的范围内。术中突然出现血压异常波动,应警惕颅内出血或急性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发生。建议应在手术过程中,每3~5 min测量患者血压,根据患者心脏功能、血管情况、侧支循环等多因素综合评估,寻求适合个体患者的血压阈值。闭塞血管开通后,血压应控制比基础血压低20~30 mmHg,但不能低于90/60 mmHg。

文档评论(0)

5611907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