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本资源来源于互联网,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侵犯到您的版权,请提出指正,我们将立即删除。碎茶精品文档
文章采摘自:
红碎茶
红碎茶是国际茶叶市场的大宗产品,目前占世茶叶总出口量的80%左右,有百余年的产制历史,而在我国发展,则是近30年的事。印度是红碎茶生产和出口最多的国家。1835年印度阿萨姆开始种茶,茶种是由我国进口的,中国专家还曾前往指导种茶制茶方法,传授手工制茶方法,其中包括小种红茶的生产技术。后来简化制造程序,取消锅炒,改为发酵、烘焙,生产类似我国工夫红茶的产品。
自1874年W.S.莱尔(W.S.Lyle)发明第一台揉捻机后,1876年乔治﹒里德(GeorgeReld)又发明了切茶机.将条形茶切成短小而细的碎茶,红碎茶则正式出现。再经近百年的发展,各种新的机具不断发明,相应的工艺技术不断出现,各类制法大致确定,产品花色基本定型,消费的习惯已经形成,使红碎茶成了全球性的大宗饮料。红碎茶按制法分为传统制法和非传统制法两类。非传统制法又分为洛托凡(Rotorvane)制法、C.T.C制法、莱格制法和L.T.P制法几种。各类制法的产品品质风格各异,但红碎茶的花色分类,及各类的外形规格基本一致。红碎茶分叶茶、碎茶、片茶、末茶四种花色规格。叶茶类外形成条状,要求条索紧结,颖长,匀齐,色泽纯润,有金毫(或少或无金毫)。内质汤色红艳(或红亮),香味鲜浓有刺激性,按品质分为“花橙黄白毫”(FloweryOrangePekoe,简称F.O.P)和“橙黄白毫”(O.P)两个花色。碎茶类外形呈颗粒状,要求颗粒重实匀齐,含毫(或无毫),色泽乌润,内质汤色红浓,香味鲜爽浓强,按品质分“花碎橙黄白毫”(FloweryBrokenOrangePokoe简称F.B.O.P)、“碎橙黄白毫”(B.O.P)、碎白毫(B.P)等花色。片茶外形呈木耳形片状,要求尚重实匀齐,汤红亮香味浓爽,按品质分“花碎橙黄白毫屑片”(FloweryBrokenOrangePekoeFanning简称F.B.O.P.F)、“碎橙黄白毫屑片”(B.O.P.F)、“白毫屑片”(P.F)、“橙黄屑片”(O.F)和“屑片”(F)等花色。末茶(Dust,简称D)外形呈砂粒状,要求重实匀齐,色乌润,内质汤色红浓稍暗,香味浓强微涩。以上四类,叶茶中不能含碎片茶,碎茶中不含片末茶,末茶中不含茶灰,规格清楚,要求严格。
我国红茶的碎片茶出口早已有之。即在工夫红茶加工过程中,由于筛切工序,自然产生的芽尖、片末茶,经筛分整理为芽茶(Sifiting,如祁芽、宁芽等),碎茶(Brokentea),副茶有花香,茶末及茶梗等。1958年,中央商业部、外贸部联合湖南采购厅、湖南农学院等单位,在湖南安化采用传统制法试制红碎茶一举成功,为我国发展红碎茶生产开创了先例。1964年对外贸易部、农垦部、农业部等,根据国际贸易的需要,决定并发文在云南?海、广东英德、四川新胜、湖北芭蕉、湖南瓮江、江苏芙蓉六个茶场(厂)布点,开始大规模试制,同时红碎茶专用机械、制造技术、品质规格等也逐步形成体系,为我国发展红碎茶生产奠是了坚实的基础C1967年,外贸部根据国际市场对红碎茶品质规格的要求,结合我国广大茶区的具体情况,制定并颁发了四套红碎茶加工统一标准样,供各地区对照标准加工和验收之用。
第一套样适用于云南省采用云南大叶种生产的红碎茶,计17个花色,设17个标准样。第二套样适用于广东、广西、四川等地除云南大叶种以外的大叶种红碎茶,共计11个花色,设11个标准样。第三套样适用于贵州、四川、湖北、湖南部分地区中小叶种制成的红碎茶,共计19个花色,设19个标准样。第四套样适用于浙江、江苏、湖南等小叶种生产的红碎茶,共计16个花色,设16个标准样。1980年中国土畜产进出口总公司根据出口需要和国内转子、C.T.C制法的发展所引起品质上的变化,在维持原有品质水平的基础上,对四套样进行了简化改革,第一套样由17个样改为8个标准样,第二套样由11个改为7个标准样,第三套样由19个改为7个标准样,第四套样由16个改为6个标准样。
近30年来,我国红碎茶生产遍及全国各主要茶区,各种制法的红碎茶均有生产,现将我国几种主要制法红碎茶的品质特征介绍如下:
(1)传统制法红碎茶指按最早制造红碎茶的方法,即萎凋后茶坯采用“平揉”、“平切”,后经发酵、干燥制成的。这种制法产生叶茶、碎茶、片茶、末茶四种产品,各套花色品种齐全。碎茶颗粒紧实呈短条状,色泽乌黑油润,内质汤色红浓,香味浓度好,叶底红匀。该类产品外形美观,但内质香味刺激性较小,因成本较高,质量上风格难于突出,目前我国仅很少地区生产。
(2)转子制法红碎茶是指在揉切工序中使用转子机切碎的红碎茶。我国转子机制法系于70年代先后在广东英德、江苏芙蓉等地率先采用的,英德仿照洛托凡机制成首批转子切茶机,制出我国策一批转于型红碎茶,江苏芙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