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患者安全血液系统恶性疾病输血指导原则输注无效-广州血液中心
血液恶性疾病输血支持治疗的管理 刘开彦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 血液安全性 1998年《献血法》 2000年卫生部制定了《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从1998年到2005年7年间,我国无偿献血率从22%上升至95.6%,自愿无偿献血率从5.5%上升至84.8% 输血传播疾病 美国输血传播的HIV至2003年已降至1/800,000, 我国HIV感染途径中经采供血传播HIV者仍高达5.1%,2005年底我国经采供血感染HIV者达5.5万人 白血病患者的输血特点 成分血种类较多 多次输血 输血指征与疾病状态相关 与治疗相关 预防性血小板输注 07年北京市用血现状 07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各科室用血比率 用血管理的统计分析—血小板用量逐年增加 输注用血小板制备方法 (a)富血小板血浆(PRP)法; (b)白膜(BC)法; (c)单采法。 三种方法没有差异 血小板计数与出血风险之间的关系 血小板 血管内皮上的孔隙 红细胞 对生理性内皮支持功能有效的循环中血小板的低限为7.1×109/L/天。 预防性输注: 10×109/L Vs20×109/L? 治疗性输注 :dose? WHO bleeding grades grade 0, 无出血; grade 1, 瘀点,瘀斑,鼻衄小于1小时,体液潜血阳性(便潜血微量-+,尿血红蛋白微量-+),视网膜出血但不影响视力,轻度阴道出血; grade 2, 明显出血但不需要输注红细胞 (e.g., 鼻衄大于1小时,血尿, 咯血,呕血,黑便以及体液潜血2+); grade 3, 出血需要输注一个或以上单位的红细胞/天;穿刺部位出血,CT或MRI证实有脑出血但无症状; grade 4, 致命的出血,定义为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大出血,或重要器官的出血 (e.g.,有症状的颅内,心包或肺出血),影响视力的视网膜出血, 关于PLT输注的RCTs 近期相关RCTs SToP研究 PLADO研究 TOPPS研究 结论 没有结论 重现性事件分析提示低剂量组有出血增多的趋势 在血小板输注剂量与次日出血发生率之间没有相关性 低剂量输注没有益处:两组间血小板减少的时间没有差异;低剂量组血小板输注次数增加造成对供者的暴露机会相同 结论 预防性血小板输注对2级出血的发生率没有影响; 第一次血小板输注后,3组的出血发生时间相同,红细胞输注量相似; 低剂量组的血小板输注总量明显低于其他两组,但输注次数明显增加; 不论输注的剂量大小,血小板减少性出血( 2级)的累积发生率高达70%。 三个血小板输注多中心RCTs总结 结论 有严重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出血风险增加。 血小板输注可以减少出血的风险,或确实发生出血时控制出血 预防性输注在预防和控制血小板减少性出血上是否优于治疗性血小板输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问题。 血小板数量只是血小板减少患者出血危险因素中的一部分。 强调: 对严重血小板减少患者用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小板计数是不准确的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输血特点 成分血种类较多 多次输血 输血指征与疾病状态相关 与治疗相关 预防性血小板输注 急性白血病血小板的输注 治疗性血小板的输注指征 出血 AL未缓解以及复发时,一旦发生出血,如果血小板低于50×109/L ,就应立即输血小板。 伴有DIC时,如有出血,应尽量维持血小板在50×109/L以上 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的阈值 血小板低于5×109/L,即使没有出血,都可以预防性输注血小板 血小板5-20×109/L时 ,有相应指征时预防性输注 DIC时如有出血,应尽量维持血小板在50×109/L以上 损伤性操作及手术前,需提高至50×109/L以上 预防性血小板输注 老年 感染或发热 有基础疾病、肿瘤未缓解 血小板功能不正常、凝血因子有质或量的缺陷 AL放化疗期间,如伴有消化道粘膜损伤、血管内皮损伤和肝脏功能受损时 在有损伤性操作前 种类、剂量与输注方法 手工分离和机器单采的浓缩血小板悬液 ABO血型相同 血小板输注的评估 血小板回收率(R) 校正的血小板计数增加值(CCI) 输注1小时后血小板计数 输注次日上午血小板计数 非免疫性的临床因素 感染 出血 使用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物治疗 DIC 脾肿大 输入剂量不足、保存不当 白血病未缓解或复发。 免疫性的临床因素: 产生同种免疫 HLA抗体 HPA抗体 难点 HLA抗体分析 :淋巴细胞毒性试验(LCT) 、血小板抗原的单克隆固相法(MAIPA) 多种临床因素混杂 血小板计数的准确性 HSCT的输血 HSCT后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分析 2005年9月至2005年12月间60例进行HSCT的患者的386次血小板输注的效果 男/女:21/15 年龄:12-52(3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