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细读,成就课堂教学的精彩.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本细读,成就课堂教学的精彩

文本细读,成就课堂教学的精彩 ——从品读汪力老师的课开始 内容摘要: 细读,既要读懂文本,读懂他人的观点,更要读出自己的见解、体会。作为教者,首先要从自身做起。起点又首先是把握文本的语言,其次要关注确定价值的取向性,然后是细节、文眼的抓取…… 关键词: 文本细读 起点 价值的取向性 关注细节 巧选文眼 正文: 作家余华说过:“读一篇文章,如果没有自己的感受,那基本等于没读。”细读,既要读懂文本,读懂他人的观点,更要读出自己的见解、体会。只有“眼睛”在场的细读是无效的,只有“头脑”在场的细读是低效的,唯有“灵魂”在场的细读才是真正高效的。常常记起汪力老师主讲《枫桥夜泊》时那令我们所有师生动容的教学现场,尤其记得他介绍说自己为了这课教学,在课前研读了十万字的相关资料,不禁深深为他“灵魂”的解读而折服!而所谓“文本解读”真正是要求我们从自我、从意识做起,从人文进发! 一、把握文本的语言。 文本细读的起点一定是文章的语言。触摸文本,咀嚼语言,悉心体会,发掘内蕴。解读文本首先要充分尊重文本,要善于抓住文本解读的关键处,所谓“一字未宜乎,读读悟其神”(叶圣陶)。而这其实也是凸显语文的学科性质,还原语文味的重要途径。那如何捕捉文本的关键处?一般可以从文本文眼、文本主旨、文本结构、文本体裁等处入手发现,当然这也是不一而足,重要的是能保持语言的警觉性和敏锐,逐渐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比如《小音乐家杨科》中有一句话“杨科听村子里的演奏,这是最后一次了。”为什么不说“这是杨科最后一次听村子里的演奏了”?为什么要倒过来说?仔细品味品味后面的情韵,便可以开掘作品蕴藏的思想内涵。 二、细读价值的取向性。 如《去年的树》一文,有人认为是环保教育的主题,也有人认为是友情与诚信的主题,还有人二者综合。那么文本作者的意图如何呢?编者的意图如何呢?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指出:文本作者的意图是当代人不可能“客观”地完全再现的,文本的“原意”也不可能完全恢复。作为后来的读者,与作者间的时间差距是不可能克服的,也是不应该克服的。理解,是从文本中接受有意义的东西,并把它们“解释”成自己理解世界的方式。也即是说我们不能“以意逆志”,造成“得意忘言”、“得意忘形”,或是与时代意识相违背。由此,从文本意义及课文所在主题单元分析出发,我们可以断定《去年的树》着力于宣扬友情与诚信的可贵这一教育主题。 三、关注细节,充分品味。 文学作品的动人魅力大多隐藏在细节里面,教师若能关注这些细节,便可以迅速进入文本语言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与作品融为一体,方能“将其言若出吾口,将其意若出吾心”。《草船借箭》中对于诸葛亮有几处细节描写,我们可以抓住这些点来品味人物特点。例如:“诸葛亮‘笑’着说”,我们可以展开思考:他为什么笑着说?这笑里包含着什么内容?——其实这“笑”道出了诸葛亮“识人心、知天文、懂地理”的特点,道出了其“神机妙算”的能力。这样,将细读的目标直接指向课文细节,便能十分到位地诠释文本内涵。 四、巧选文眼,思绪纵横。 一篇文章,若想传情达意,打动读者,必有其熠熠闪光之处,文学作品更是如此,每篇文章都有它的文眼所在,这种点睛之笔,有时是显而易见的,有时是含而不露的,在表现上,有时它是一种情感,有时它是一种变化、气势或特点,更有时是几种线索交错进行。不管哪一种,都需要教者深思,并采取深入浅出的方式让学生主动探求习得。汪力老师的《枫桥夜泊》教学撇开传统的由“愁”入题,巧妙地抓住一个“眠”字,展开思路——谁眠了?谁不眠?为啥不眠?可能在‘思’什么?整堂课进行得思绪纵横,巧妙贯穿一种“愁绪”,让我们得到了很好的启示与借鉴。又比如丰子恺先生的《白鹅》教学,很多时候很多人都是从白鹅的高傲特点出发来理解读文,进而体会作者对白鹅,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整堂课显得四平八稳。不过,换个角度,从这篇文章的体裁——散文来看,它应该是重在情感的,那些特点也并不是科学意义上的特点,只是情感抒发下的表达方式。这篇文章情感点——“喜爱“的捕捉并不难,若从这点出发,也能甚至更好的体会人文情感,并让学生感受到是情感的驱动才促使人用心观察并努力表现,从而促进学生用心生活,留心观察,努力正确表达心中所思所想。 文本是有生命的,有灵性的,是独立存在的,需要我们用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去激活、去点燃。这个时候,教师首先不是以教师的眼光去解读文本,而应该以一个纯粹的阅读者、一个学生、一个作者的身份进入到文本的特定情境中寻觅那些让自己怦然心动的细节。这样,教师便可容易从文本中见人之所未见,随之而来的教学设计也就更容易突破,带来面貌一新。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