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20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测-2018-2018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必修2解析版
一、选择题(每题4分,12小题,总共48分.)
1.20世纪20年代,某位苏俄(联)领导人说:“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在资本主义包围中利用资本家对利润的贪婪和托拉斯与托拉斯之间的敌对关系,为社会主义共和国的生存创造条件,即使他们赚150%的利润,我们也在所不惜。”这一讲话旨在
A. 解决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
B. 推动工业建设的全面展开
C. 调整发展社会主义的策略
D. 与西方国家展开经济竞争
【答案】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20世纪20年代”“要在资本主义包围中利用资本家对利润的贪婪和托拉斯与托拉斯之间的敌对关系,为社会主义共和国的生存创造条件”,结合所学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和目的分析解答。
2.20世纪30年代,国统区人士形成一股了“苏联热”。史学家钱穆曾对苏联农业集体化描述:“孤独的农民从前对着疲马叹息,从朝到暮在一小块土地上流汗,现在是用着机器伴着愉快的歌声,在一种友谊的态度上工作了”。这一描述
A. 准确记述了苏联农民的生产状况 B. 表明知识阶层发展计划经济的意愿
C. 说明历史叙述受主观情感的影响 D. 说明当时意识形态的矛盾逐步弱化
【答案】C
【解析】材料“用着机器伴着愉快的歌声,在一种友谊的态度上工作了”明显带有感情色彩,并非准确记述苏联农民的生产状况,故A错误;国统区人士形成一股了“苏联热”,这并不能说明知识阶层发展计划经济的意愿,故B错误;钱穆曾对苏联农业集体化描述带有主观情感,故C正确;20世纪30年代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当时意识形态的矛盾没有弱化,故D错误。故选C。
3.通过新经济政策,苏俄农民得到的实惠是
A. 得到了土地的所有权
B. 对农产品有一定的支配权
C. 无需承担粮食税
D. 在集体农庄中生活有保障
【答案】B
[来源:Z*xx*k.Com]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固定的粮食税使农民对农产品有一定的支配权的角度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4.列宁说:“只要我们还生活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资本主义在俄国就有比共产主义更牢固的经济基础。”这反映出列宁
A. 主张采用资本主义制度建设国家
B. 已经认识到实行工业化的重要性
C. 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缺乏信心
D. 意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要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只能改变苏俄小农国家的现状,即要发展工业,建立工业化的国家,B符合题意;A与苏俄的社会性质不符;材料反映的是列宁对苏俄建设方向的指引,不是信心不足的表现,C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战时共产主义问题,D不正确。
5.1925年,苏联的一位农妇马秀拉给《农民报》写信说:“共产党好像竭力要使所有的农民变穷……如果一个农民成功地改善了自己的经营,那他就会从贫农队伍中除名,在他头上贴上富农的标签,把它看作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材料表明
A. 农民对战后继续实行余粮收集制的不满
B. 新经济政策并没有改善农民的经济状况
C. 新经济政策导致农民成为了政权的敌人
D. 农民对经济状况改善后政治地位的担忧
【答案】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如果一个农民成功地改善了自己的经营,那他就会从贫农队伍中除名,在他头上贴上富农的标签,把它看作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准确解读。
6.“(20世纪)30年代中期或者说末期的苏维埃社会,……建筑在三个基本原则下的非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工业化、国家管理经济、社会主义国家”。对“非资本主义发展模式”说法正确的是
否定了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
采用行政命令来管理国家经济
推动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持续发展
帮助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
A.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答案】C
【解析】20世纪30年代中末期的苏联处于斯大林模式,它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否定了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故正确;这种体制采用行政命令来管理国家经济,故正确;斯大林模式没有推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持续发展,而是有严重弊端,故错误;当时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帮助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故正确。故组合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时间“20世纪30年代中末期”,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明确这属于斯大林时期,再从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特点出发,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7.1930年苏共中央通过文件规定“在五年计划内,我们已经不仅像五年计划规定的那样,使20%的播种面积实现集体化,而且能使绝大多数农户实现集体化”。这表明苏联
A. 全面展开社会主义建设
B. 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
C. 努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D. 重点打造农村经济
【答案】B
8.苏俄(联)领导人指出,“建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和唯一的基础只有一个,这就是大工业。“商业就是千百万小农和大工业之间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课件.ppt
- 《镀锌铁皮锌镀层厚度的测定》课件苏教版选修61.ppt
- 《铝及其化合物》课件新人教版.ppt
- 一2物质的量.ppt
- 一1原子结构.ppt
- 一2元素周期律.ppt
- 一3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ppt
- 一3物质的聚集状态.ppt
- 一4物质的分散系.ppt
- 一、有机物的结构和分类一.ppt
- 专题21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测-2018-2018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必修2原卷版.doc
- 专题21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测-2018-2018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必修2解析版.doc
- 专题21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练-2018-2018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必修2原卷版.doc
- 专题22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测-2018-2018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必修2原卷版.doc
- 专题22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测-2018-2018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必修2解析版.doc
- 专题22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练-2018-2018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必修2原卷版.doc
- 专题2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考能特训.ppt
- 专题22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练-2018-2018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必修2解析版.doc
- 专题2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氯气的生产原理.ppt
- 专题2第二单元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第2课时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常数.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