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名校与名校长诞生20110105
名校与名校长的诞生
——中国近代“校长群落”研究
陈 华
目录
导言 2
从南洋公学出发 7
盛宣怀开办南洋公学 7
蔡元培出任总教习 10
特班学生李叔同 13
特班学生黄炎培 16
中院学生俞子夷 18
转眼各奔东西 20
上海“职业教育派”校长群落 22
黄炎培的川沙小学堂 22
黑板上的浦东中学 24
设计江苏教育 26
美国教育考察之旅 28
珐琅博士的中华职业学校 30
大职业教育主义与比乐中学 34
浙江“人格教育派”校长群落 37
经亨颐主持浙江一师 37
李叔同的执教与出家 39
学生自治与一师风潮 43
白马湖畔的春晖中学 45
人散后,新月天如水 49
匡互生及其立达中学 52
江苏“教育科学派”校长群落 58
俞子夷的自然教学 58
郭秉文组建东南大学 61
南高-东大的科学风 64
美国教育家的中国行 67
俞子夷的设计教学法实验 70
舒新城及其道尔顿制实验 78
中国近代校长的风格和气派 89
实力派校长的实力 89
校长群落的门派 89
校长群落的宗教 91
校长群落的传人 91
学生自治:教育改革的主题和主体 91
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回应 100
后记 104
导言
一
学校是失败的教育的“案发现场”,也是成功的教育的“精神故乡”。我们身边的每个人,包括我们自己,都拥有一张或者几张“精神名片”。“精神名片”的“抬头”写着某所学校的名字。
本书首先可以看作是一份学校教育的个案研究。教育研究通常表现为制度、理论、概念的探讨。而这份学校的个案研究选择了另一条道路,它是从历史、文化的“通道”侧身而入。或者也可以说,它是对人的认识、对故事的打探、对原貌的追究。这使本书看起来更像一份“教育传记”。
教育传记所记传的是教育界的人物。本书的传主主要是校长。
校长是做什么的?中国的“校长”称谓正式启用于1912年。中国古代官学没有专门的校长职位,管理事宜由学术地位崇高的先生兼顾。1901年清政府将各地书院改为学堂,出现了专门“主持全学教育、督率堂内教员及董事司”的“堂长”一职。中华民国政府成立后,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颁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规定所有新式学堂均改称学校,堂长一律改称校长。校长的职责逐渐细化,主要负责“计划、行政、教学督导及社会联络等四个方面的工作”。
由于此种工作性质,一个优秀的校长就成为了一所学校的“精神领袖”和“形象大使”。一所“名校”的背后往往是一个“著名校长”的努力。说起“北大”,人们就会想到蔡元培;说起“南开”,人们就会想到张伯苓。
本书关注的是中小学校长。但本书非但不把其中某几位在担任中小学校长之前或之后担任大学校长的经历排除在外,而且还把这种经历看作是一位优秀的中小学校长的“资深背景”或“发展空间”。
本传记的传主主要是校长,但也不完全是校长,确切地说,是“校长群落”。“校长群落”是一个新名词。使用一个新名词是一种风光,创造一个新名词却要承担风险。本书要创造“校长群落”这样一个新名词的动机来自于为本书的写作开辟一个研究假设的需要。
一项研究如果能有一个假设,这个假设就能照亮整个研究过程。提出一个好的假设,求证就成功了一半。在对百年来中国“三代”校长(民国时期、建国初期、改革开放后)的研究中,“校长群落”的意象隐约浮现。当它被“勇敢”地确立为本书的研究假设后,笔者发现,“校长群落”这一概念具备足够的“解释力”来统领计划要写到的校长、教师、学校。
一所“名校”需要一个英明的校长。但单单一个“校长”还不足以支撑一所“名校”。“北大”不只有蔡元培,还有陈独秀、胡适、辜鸿铭等“风云教师”。或者也可以说,即使一个校长不具备“雄才大略”,假如他能够“招揽”一个群体、创造一些条件,也同样可以造就一所“名校”。
一个“校长群落”包括哪些要件?
首先,当然是一个有实力的校长。身为校长,要么像蔡元培那样,拥有厚实的文化资本和社会关系资本;要么像张伯苓那样,虽然“一穷二白”,但是通过自身的努力逐渐争取到认同与支持。实力,是“校长”的“高度”。
第二,聚拢一批叫得响的“名师”,自成“门派”。“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好校长身边也需要聚集三个好教师。张伯苓为“南开”聚拢了杨石开、姜立夫、蒋廷黼、萧公权等“术业有专攻”的“大师级”教师。当时社会各界著名人士都把自家子弟送入“南开”读书,因为他们对整个“南开”的状态抱以信任,而不只是冲着校长张伯苓。校长要做的是打开门庭,“不拘一格”招人才,创造优厚的条件,让教师“安居乐业”,在各自的领域里搞出“动静”,成为“某校名师”。同时,一所学校怎么样,不仅要看有一群什么样的人聚集在这里,还要看这群人的背后站着一个什么样的人。一校教师虽然“各自为政”,但只有拥有一个共同的“宗教”、一脉相承的“根”,他们才有可能凝聚为一个“群”。此二者即谓“门派”。“门派”,是“校长”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油画综合材料与技法.ppt VIP
- 英伟达800VDC AI 基础设施白皮书.pdf
-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集体备课教案.docx VIP
-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四季》 导学案.docx VIP
- 知道智慧树网课:科学的精神与方法(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章节测试满分答案.pdf VIP
- 七 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课件(共13张PPT)-四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pptx VIP
- 陈浩《筹码分布》-精.doc VIP
- 罗宾斯管理学(第15版)全套PPT课件.pptx
- 高一模拟考试语文试题(附参考答案).pdf VIP
- 2025年国际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框架下过度推介威胁的定位专题试卷及解析.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