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中国古代农业与手工业.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3中国古代农业与手工业

2016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训练:13《中国古代的农业及手工业》(含解析) 课时训练13 中国古代的农业及手工业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恩格斯说:“铁已在为人类服务,铁使更大面积的农田耕作,开垦广阔的森林地区成为可能。所以它是在历史上起过革命作用的各种原料中最后和最重要的一种原料。”下列史实最能反映出铁的这种“革命作用”的是(  ) A.促使牛耕技术得以推广 B.推动水利的兴修 C.出现著名的冶铁中心 D.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 2.“过春节”又称为“过年”。“年”的甲骨文写法是上面部分为“禾”字,下面部分为“人”字。这一节日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 A.人们祈求谷物生产大丰收 B.自然经济在中国古代一直占主导地位 C.为了纪念神农氏 D.农业生产是中国古代立国的根本 3.欧洲中世纪谷物的收获量通常是播种量的三至四倍,最好的年成也不过是六倍。从云梦竹简的材料来看,早在秦汉时期中国谷物的收获量就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或十几倍。古代中国农业相对发达的主要原因是 (  ) A.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 B.基于小农经济的农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的使用与推广 D.黄河、长江流域适宜农业发展 4.《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包括 (  ) ①私田开始出现 ②农业产量的提高 ③“宗庙之牺,变为畎亩之勤” ④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近年河南省发掘的9 000年前贾湖文化遗址中,发掘出我国最早的碳化稻米及石磨盘、磨棒、石铲等实物资料,这表明 (  ) A.我国农业起源于本地区 B.当时南方的稻作推广到中原,改变北粟南稻格局 C.当时本地先民生产生活比较先进 D.中原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6.十字绣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民族刺绣。下图中的十字绣形象地反映了古代中国(  ) A.落后的原始农业经济 B.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C.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D.缓慢发展的资本主义经济萌芽 7.2010年在安徽省蚌埠市发掘出双墩1号墓,出土随葬品2400余件(如图),据考古专家论证,该墓主极有可能是春秋时期钟离国的国君。下列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 A.当时人们还不会烧制瓷器 B.当时冶金业特指青铜铸造 C.当时金属乐器铸造术先进 D.当时钟离国国君身份是大宗 8.在今天的收藏领域,官窑瓷器比民窑瓷器更受青睐,拍卖价格也更高。这主要是因为官窑产品(  ) A.年代久远 B.存世量大 C.造型别致 D.工艺高超 9.《春秋公羊传》对“四民”的解释:“一曰德能居位曰士;二曰辟土殖谷曰农;三曰巧心劳手以成器物曰工;四曰通财鬻货曰商。”材料对“士、农、工、商”的划分依据是 (  ) A.社会地位 B.职业分工 C.道德品质 D.知识水平 10.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 (  ) A.春秋时期 B.西汉 C.南北朝 D.北宋 11.据史料记载,明洪武二年(1369年),朝廷在景德镇设“御窑厂”,镇内有官窑58座,“昼间白烟掩盖天空,夜则红焰烧天”,生产规模宏大。一般来说,历代由朝廷垄断专用的瓷窑均称“官窑”,由官员管理。这样做主要是可以 (  ) A.保证朝廷有丰富的财政收入 B.生产足够精美的产品 C.显示朝廷的威严 D.保证新技术的传承与创新 12.明中期以后,政府开始在江南地区大规模加派丝织品,尤以嘉靖、万历年间为甚。由于派织数量远远超出官营作坊的生产能力,各地方织染局为了完成任务,便纷纷实行“机户领织”制度。这是一种通过中间包揽人,利用民间机户生产的“加工订货”的生产形式。上述材料反映了明朝时期 (  ) A.民营手工业占据主要地位 B.政府严格推行“重农抑商” C.自然经济已经退居次要地位 D.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代 粮食亩产量 (市斤) 人均粮食占有量(市斤) 全国耕地面积(亿市亩)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 总面积 北方 南方 春秋战国 91(全国) 614.8 2.3 94% 秦汉 117(全国 ) 1048.35 5.72 94% 魏晋南北朝 122(北方粟、麦) 215(南方稻谷) 1167.7 3.85 1.925 1.925 90% 隋唐 124(北方粟、麦) 328(南方稻谷) 1450.92 6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