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循吏-文化-论文儒发-文化-论文
循吏文化论文儒发文化论文
简析中国古代循吏的行政
摘 要:循吏是中国封建社会儒法文化下官僚群体中的典范。由循吏治世形成的循吏文化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政治文化,是以德治国,“隆礼重法”的综合体现。在治理社会中教化施德、守礼知节,促使民众明礼守法、忍让和谐、进而达到社会稳定。以礼决狱、哀矜宽宥,宣扬无诉、息诉的思想,使民众达到和谐相处。兴利除弊,减轻徭役,消弭匪患,召抚流民,兴修水利,造福一方,使民众安居乐业。按照儒家思想,比较好的处理了德治与法治的关系。
关键词:循吏;德治;法治
在“以礼入法”,“儒法国家”的体制下,古代中国形成了“奉法循理”的循吏文化。循吏们的共同特点是重农富民、宣教施政,恤民理讼。《史记》为首的二十四史及《清史稿》大都为循吏们列了传。“在汉代以后的中国历史编撰者眼里,与‘酷吏’不同,循吏属于帝制中国官僚群体中的正面典范,他们比较充分地体现了‘儒法国家’的政治理想,在一定程度上,他们也是传统中国的政治实践与司法实践的楷模。”①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据徐忠明先生统计,自《史记》而《清史稿》共计循吏552人。②那么循吏们是如何在皇权重压、吏治黑暗、灾患频仍、德法纠结的氛围中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呢?
一、教化施德,守礼知节
循吏与酷吏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循吏把兴礼义,重教化放在施政的重要位置。兴教育、正风俗是促使民众明礼守法、忍让和谐进而达到社会稳定的基本手段和方法。如汉代第一循吏文翁“景帝末,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文翁欲诱进之。乃选郡县小吏开敏有材者张叔等十余人亲自饬历;遣诣京师,受业博士,或学律令……又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学官弟子,为除更徭,高者以补郡县吏,次为孝弟力田……县邑吏民见而荣之,数年争欲为学官弟子,富人至出钱以求之。由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至今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③。民风正而知礼义,守道德而少诉讼,从而达到民众安居乐业和谐发展的效果。循吏文化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政治文化,是以德治国“隆礼重法”的典范。
教化的目的在于使民众的行为符合礼的规范,从而起到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作用。《明史》共列循吏127人,其中正传的30名循吏大都有兴学宣教、改除陋习、以礼教化的事例。如陈灌“除宁国知府,时天下初定,民弃《诗》《书》久。灌建学舍,延师,选俊秀子弟受业。访问疾苦,禁豪右兼并,创户贴以便稽民,帝取为式,颁行天下”④。方克勤授济宁知府,“立社学数百区,葺孔子庙堂,教化兴起”,“克勤为治,以德化为本,不喜近名,尝曰:‘近名必立威,立威必殃民,吾不忍也’”。⑤王源“修学舍,筑长堤,劝民及时嫁娶,革其争财之俗”,后“得潮州府。刻《蓝田吕氏乡约》择民为约正、约副、约士,讲肄其中,而时偕僚寀董率焉”。⑥翟溥福为“青阳知县,擢南康知府。庐山白鹿书院废,溥福倡众兴复,延师训其子弟,朔望躬诣讲授”⑦。段坚为“福山知县。(诗、书)刊布小学,俾士民讲诵。俗素陋,至是一变,村落皆有弦诵声”,后“改知南阳。召州县学官,具告以古人为学之旨,使转相劝诱。创志学书院,聚秀民讲说《五经》要义,及濂、洛诸儒遗书。”⑧陈钢“授黔阳知县。楚俗,居丧好击鼓歌舞。钢教以歌古哀词,民俗渐变”⑨。丁积“授新会知县。为政以风化为本,而主于爱民。申洪武礼制,参以《朱子家礼》,择耆老诲导百姓。良家子堕业,聚庑下,使日诵小学书,亲为解说,风俗大变”⑩。绍兴知府汤绍恩,“始至、新学官、广设社学”(11)。循吏扮演了礼的传道者的角色。起到了星火燎原的作用。在他们的孜孜以求下,礼教及传统道德根植民间,老百姓安贫而守礼,宁舍性命而不失节的事例不胜枚举。这些措施,客观上起到了稳定社稷的作用。
二、以礼决狱,哀矜宽宥
在纠纷面前,儒家宣扬的是无诉、息诉的思想。循吏们作为礼法制度的实践者大多主张调处息讼,官员们甚至把以代人诉讼为业的诉师及缠讼的人斥为讼棍,可见对诉讼的厌恶程度。但现实并不完全符合官员们的意志,诉讼是不可避免要发生的。故荀子说“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12),荀子辨证地阐述了道、法的关系,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那么,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官吏们是如何理解、处理礼与法的关系的呢。根据现有的资料可分为自理词讼和命盗案件两大类。
自理词讼主要包括当事人对田土、婚姻、钱财等争讼的案件。这类案件审级较低,一般不需逐级审转复核体系,加上封建立法技术的局限性,成文法很难对应到所有的纠纷内容,所以给地方官很大的自由裁量权。这样以礼断案就成了必然。同时舍弃成文法于不顾,引礼断案也是古代官员标榜自己德行的最常用的手段。在礼的观念已融入到民众血液中的封建社会,礼比生硬的法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如宋《名公书判清明集》记载一人与家人争讼财产就是典型的以礼断案的案例:“人生天地之间,所以异于禽兽者,谓其知有礼义也。所谓礼义者,只是孝于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年度工作计划 .docx VIP
- 青少年保健专科建设和管理指南.pptx
- LNG购销总协议-中英文对照.pdf
- 全球及中国婴幼儿辅食行业蓝皮书-CIC灼识咨询-2025.pptx
- 2025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第一批中层及职员岗位社会招聘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第一批中层及职员岗位社会招聘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docx VIP
-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三.ppt VIP
- 食材配送应急预案.docx VIP
- 《GBT 97.4-2002 平垫圈用于螺钉和垫圈组合件》知识培训.pptx VIP
- 现代化工导论 课件(化工)第10章.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