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景物形象LZX.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诗歌鉴赏——景物形象LZX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描图景)。但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诗中“花自落”、“鸟空鸣”之景都显示了山中的宁静(点氛围),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孤寂之情(析感情)。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识记:常见的景物描写手法 1、虚实角度:虚实结合、虚实对比 2、绘画角度:白描手法、细节描写、点面结合 3、人体感官方面:从视、听、触、嗅等角度写景物的声、色、动、态。 视听结合、声色结合、动静结合、色彩鲜明, 识记:常见的景物描写手法 4、观察角度的变化:远、近,高、低 ,内、外。 由远到近、由上到下、俯仰结合、由表到里 5、情与景关系: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以景结情 6、衬托 反衬:以动衬静 、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 、以乐景衬 哀情、以哀景衬豪情 正衬:渲染、烘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洞霄宫 ① 林逋 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 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 凉阴一鸟下,落日乱蝉分。 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 【注解】 ① 洞霄宫:在浙江余杭县南大涤洞,一向是游览胜地,是道教第七十二福地。唐代建有天柱观,北宋改名为“洞霄宫”。 问题:⑴此诗的颔联是写景的诗句,写景很有特点,请结合诗句至少从两个方面作具体的赏析。 ⑵诗的尾联提到了“芭蕉雨”“枕上闻”,描绘了怎样的一幅意境? 答:①色彩绚丽。用了“碧”“红”“青”“白”四字,铺开一幅彩绘美。见得秋山秋水,一派鲜艳,毫不枯淡。 ②生机活泼。涧水在奔流, 树林有点染,是活的景,一派活泼,一片生机。 ③强烈对比。涧是碧色,却流红叶,树是青的,却映白云。 ④ 动静相生。“流红叶”何其匆匆,“点白云”何等悠闲。 ⑤ 俯仰相衬。“碧涧”是向下看,“青林”是抬头看,俯仰空阔自然。 答:结尾描绘了一幅悠闲清幽的意境,用意点出题目的“宿”字。诗人虽未就寝,然而他已神往枕上的意境:雨打芭蕉的音响,枕上听雨的情韵,多么清幽而又闲适,营造了浪漫而有诗意的气氛,饱含作者对洞霄宮美景的喜爱之情。 ——景物形象 一切景语皆情语 诗歌形象 人物形象 景物 形象 A、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 即诗人自己 B、作品中特定人物形象 意象(山川草木等客观物象) 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 借以表达主观感情的载体 事物形象(咏物诗) (偏重写景的诗歌) 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自然界中的万物,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 鉴赏景物形象的方法 意象:是诗人在诗歌中描写的融注了自己思想情感的景物,意象是具体的。 意境:由许多寄托作者思想情志的意象,艺术的组合到一起,形成的诗歌的基本的整体情境、氛围。意境是空灵抽象的。 如孤独凄凉、闲适淡泊、清新飘逸、沉郁顿挫……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词中“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就是意象。这些意象与“独”、“缥缈”、“恨”、“寂寞”、“冷”?等词的感情色彩和“拣尽寒枝不肯栖”这个具有象征意味的诗句结合起来构成了孤独、凄凉的气氛,这就是意境。表达的是作者孤高自赏,不愿与世俗同流的生活态度。 诗词鉴赏中景物形象的意境术语及例子 雄浑开阔(雄壮浩翰,用以形容天空、大海等。开阔,指(面积或空间范围)宽广)——景物描写气势浩瀚,气魄雄伟,浑厚磅礴。景物色调大多是单一而非绚丽的。多传达豪迈之情。 《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雄奇瑰丽(雄伟奇特;形容异常美丽,可与玫瑰相媲美。)——景物雄壮,奇特非平常景色,异常美丽。亦多传达豪情。 李商隐 《锦瑟》诗中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空灵高远(道家哲学境界,是指人或思想灵活而不可捉摸,空静而带有灵活的气息。又高又远)——既高深莫测,又变化多端,是动与静的结合。多传达遁世脱俗的情怀。王维《山居秋暝》 苍凉悲壮( 荒芜悲凉、苍茫凄凉;心绪哀伤,意气激昂)——边塞诗中多体现。多传达思乡怀亲、爱国卫国、征人愁怨等情感。 范仲淹的〈渔家傲〉【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