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学的价值取向和实践智慧 王崧舟.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诗教学的价值取向和实践智慧 王崧舟

古诗教学的价值取向和实践智慧 [作者:王崧舟 转贴自:《小学语文教师》2010-10 ] 我有一个担心,古诗成为课文,进入教材,可能是一种不幸。看看我们的古诗课堂吧:要么是让孩子傻傻地背,背得口干舌燥,背得天昏地暗;要么是老师傻傻地讲,讲得支离破碎,讲得体无完肤。大量的经典古诗进入课文以后,它所遭遇的命运,非常让人同情。 从一个教学案例谈起 举个例子,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位老师执教《泊船瓜洲》,分三个篇章进行—— 第一篇章,改诗。 老师一上来就说:“同学们,王安石这首诗啊,其中有一句不是你们现在看到的样子。哪一句呢?就是第三句。第三句原来写的是‘春风又到江南岸’,写完后他不满意,就改成‘春风又过江南岸’,还不满意,再改:‘春风又入江南岸”春风又满江南岸’,总而言之,就是不满意!有一天,他翻看唐人诗集,发现了这样的句子—— ‘春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王安石眼前顿时一亮。孩子们,你知道哪个字让他眼前一亮吗?” 都知道,异口同声地说:“绿!”“你们太聪明了!这句诗就被改成‘春风又绿江南岸’。可这个‘绿’字就一定是最好的吗?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喔!现在咱们也来改改这个‘绿’字。不要担心,不要害怕,放胆改,爱怎么改就怎么改!” 不改不知道,一改吓一跳:“春风又拥江南岸”“春风又抱江南岸”“春风又亲江南岸”“春风又吻江南岸”……好家伙,又是“拥抱”又是“亲吻”,都来了!一个孩子站起来说:“我把这个‘绿’宇改成了‘哄’。”全班大笑,老师说:“先别笑,我们来听他说说理由!” 那孩子就说了:“冬天是个恶魔,江南是个小孩。冬天这个恶魔又是刮风、又是下雪的,把江南折磨得快没命了。江南有个姑姑叫春风,姑姑来了以后就哄江南:‘孩子,孩子,姑姑把恶魔赶走了,我带来了光明和温暖,你快点醒醒吧!’所以我把这个字改成了‘哄’字。”哎哟,把老师给乐得:“你怎么这么聪明呢!” 第二篇章,辩诗。 老师说:“咱们现在来辩一辩,你觉得你改的那个字比王安石的‘绿’字怎么样?”一孩子站起来说:“我改成了‘艳’字,我认为比‘绿’字好。你们谁敢跟我辩一辩?” 跟这孩子辩论的是班长。你听这孩子怎么说?他对班长说:“我先问三个问题,第一,你知道桃花、梨花、迎春花什么时候开花?” “这不废话嘛,当然是春天开花。”“恭喜你,答对了。第二个问题:你知道桃花、梨花、迎春花分别是什么颜色?” “红色、白色、黄色啊。”“第三个问题,这三种花是先开花呢,还是先长叶?”班长傻眼了!“我告诉你,它们是先开花后长叶。所以,你们说,春风来了,是先绿呢?还是先艳呢?”那老师特兴奋啊,感觉突然发现了一个天才! 第三个篇章:疑诗。 教学继续进行,老师说:“大家再读读这首诗,看还能不能发现别的问题。”一来二去,还真找出问题来了。“老师你说这春风来了,它只绿江南岸,就不绿江北岸吗?”“那你的意思呢?”“我已经改好了——‘春风又绿江两岸’。” 好家伙,江两岸全摆平了。 第二个孩子:“老师,这王安石怎么一点安全意识都没有!‘明月何时照我还’,晚上行船,那多危险啊!我把它改成了‘白日何时照我还’。” 好了,一节课,三个篇章:“戏说泊船瓜洲”“水煮泊船瓜洲”“大话泊船瓜洲”。 经典教育的价值是什么?不是实用,而是文化。我提三个问题,大家不妨都来思考思考。第一,王安石写这首诗,有价值吗?价值在哪儿?第二,编者把老王的诗放在了五上第三单元,什么价值?第三,你自己教这首诗,不也得想想为什么要教这首诗?“为什么要教”不就是价值的思考吗?一个语文老师,如果对自己的课程和教学没有价值的思考,那是一件很要命的事!都说价值转乾坤,离开了价值的思考,还怎么去转课程教学这个乾坤呢? 经典沉淀了民族、人类共同认定的价值取向,这个价值取向就是文化。这样的文化是不能轻易解构的! 诗中的“绿”怎么来的?表面上看是春风带来的。我们来看看“春风”这个意象——诗歌讲意象(待会儿我还会讲到),什么是春风?“吹面不寒杨柳风”,这里的春风是自然的春风。但自然的“春风”入了诗入了词,入了特定的文化语境,就有了文化的象征。 李白《清平调三首》,是写给杨贵妃的,拍杨贵妃的马屁,“云想衣裳花想容”,第一句,云都想你的衣裳,花都想你的容貌,你咋就那么美呢?第二句,“春风拂槛露华浓”,有春风的滋润有春风的眷顾有春风的温暖你才美啊——原来杨贵妃那么美,都是因为有唐明皇的宠爱,这是拍皇帝的马屁。这个“春风”指什么?指浩荡的皇恩,指皇帝的恩宠。 孟郊20岁背井离乡考功名。46岁那年,头发胡子都白了。考了个进土,总算熬出头了。兴奋之余挥笔写下“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谁给他带来的“得意”“马蹄疾”?当然是“春风”,这“春风”指的是谁?浩荡的皇恩。 还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