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表达技巧-(修辞)好用.ppt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诗歌表达技巧-(修辞)好用

预习检测 古代诗歌修辞的答题步骤: 完全达标 1.了解古代诗歌常用的修辞。 2.总结鉴赏古代诗歌修辞题的答题步骤。 *  ——修辞 1、古代诗歌常用的修辞都有哪些? 比喻 比拟(拟人、拟物)夸张 借代 对偶 双关 顶真 设问 反问…… 2、指出下面两句诗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答案]互文;借代。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诗歌常用的修辞。 2.总结鉴赏古代诗歌修辞题的答题步骤。 问题引导下的再学习 (一)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首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试赏析其表达的内容及效果? 比喻;诗歌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比喻手法,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二)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①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②入种桑园。茅苫③三间厦,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抄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②趱:赶快。③苫:用草覆盖。 ①对偶句,前四句;②比喻,“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作“箭”等;③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手法。 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 (三)[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①比喻,如将长江比做白练,将江帆比做疾箭,将下泻的山泉比做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做一条线等;②对偶,如一二句,三四句对偶;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1)明确此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结合诗句谈谈这个修辞的内容及妙处。 (3)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课堂练习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①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重用,忧国忧君忧民。 (1)借代,“粉黛”代指秦淮歌妓;反问,“何处笙箫”一句。 (2)通过“白鸟” “绿水” “嫩黄花” “新红叶”等描绘了初秋景色。又通过“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 (2009年重庆) [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 (2)“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