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不良及小儿喂养精品.pptVIP

  1. 1、本文档共9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营养不良及小儿喂养精品

(一)长期摄入不足 (二)消化吸收障碍 (三)需要量增多 病因 (一)新陈代谢异常 1.蛋白质 当血清总蛋白浓度40g/L、白蛋白 20g/L时 便可发生低蛋白性水肿。 病理生理 →负氮平衡→总蛋白↓→胶体渗透压↓ →水肿 蛋白质不足 病理、生理改变 白蛋白↓酶功能↓ →代谢低下 Ig↓→免疫低下 病理生理 (一)新陈代谢异常 2.脂肪 血清胆固醇浓度降低肝脏脂 肪浸润及变性 3.碳水化合物 血糖偏低 4.水、盐代谢 5.体温调节 能量不足 → →糖原消耗→→低血糖 相对总水量↑→→水电解质紊乱 脂肪消耗→→血胆固醇↓→→肝细胞营养不良 →→细胞内K+到细胞外 ↓ 低渗状态 ↓ 肾浓缩功能↓ ↓ 尿量↑比重↓ 营养素缺乏 组织器官功能障碍 膳食供给不足 (原发) 疾病(继发) ↓ ↑ ↓ 组织器官功能改变 ↓ 形态改变 →体内贮存下降→ 组织营养不足→生化改变 (二)各系统功能低下 1.消化系统 2.循环系统 3.泌尿系统 4.神经系统 5.免疫功能 病理生理 体重不增是最早出现的症状,随即体重下降,久之身高也低于正常。皮下脂肪逐渐减少以至消失,首先累及腹部,其次为躯干、臀部、四肢,最后为面颊部;腹部皮下脂肪层厚度是判断营养不良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临床表现 随着病程的进展,各种临床症状也逐步加重,初起仅体重减轻、皮下脂肪变薄、皮肤干燥,但身高无影响,精神状态正常;继之,体重和皮下脂肪进一步减少,身高停止增长,皮肤干燥、苍白,肌肉松弛 病情进一步加剧时体重明显减轻,皮下脂肪消失额部出现皱纹状若老人,身高明显低于同龄儿,皮肤苍白、干燥无弹性,肌肉萎缩,精神萎靡、反应差,体温偏低,脉细无力,食欲低下,常腹泻、便秘交替,部分小儿可因血浆白蛋白明显下降而出现浮肿。 (一)营养性小细胞性贫血 (二)各种维生素缺乏 (三)感染 (四)自发性低血糖 并发症 血清白蛋白浓度降低是 最突出的 表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1) 不仅 反应灵 敏而且受其他因素影响较小, 故被认为是诊断蛋白质营养不良的较好指标 实验室检查 根据小儿的年龄,喂养情况,体重下降,皮下脂肪减少,全身各系统功能紊乱及其他营养素缺乏的症状和体征,典型病例的诊断并不困难. 诊断 (一)体重低下(underweight) 其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均数减2个标准差,但高于或等于均数减3个标准差者为中度;低于均数减3个标准差为重度。此项指标主要反映患儿有慢性或急性营养不良。 分型和分度 (二)生长迟缓(stunting) 其身长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均数的2个标准差,但高于或等于均数减3个标准差为中度;低于均数减3个标准差为重度。此指标主要反映过去或长期慢性营养不良。 分型和分度 (三)消瘦(wasting) 其体重低于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值的均数减2个标准差,但高于或等于均数减3个标准差为中度;低于均数减3个标准差为重度。此项指标主要反映近期、急性营养不良。 分型和分度 营养不良的治疗原则是祛除病因、调整饮食、促进消化和治疗合并症. 治疗 (一)祛除病因 在查明病因的基础上积极治疗原发病,如纠正消化道畸形,控制感染性疾病,根治各种消耗性疾病等。 (二)调整饮食 轻症可从每日250-330kJ/kg 开始,中、重度可参考原来的饮食情况, 从每日165-230kJ/kg开始,逐步少量增加. 若消化吸收能力较好,可逐渐加到每日500-727kJ/kg,并按实际体重计算热能。蛋白质摄人量从每日1.5-2.0g/kg开始,逐步增加到3.0-4.5g/kg. 过早给予高蛋白食物,可引起腹胀和肝肿大。食物中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三)促进消化 1.药物 2.中医治疗 (四)治疗合并症 尿路感染、中耳炎、肺炎等应给 予足量的杀菌型抗生素治疗。 (五)其他 病情严重、伴明显低蛋白血症或严重贫血者,可考虑输给血浆或全血。静脉点滴高能量脂肪乳剂、多种氨基酸、葡萄糖等也可酌情选用

文档评论(0)

bodk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