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洋畈生态公园.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洋畈生态公园

无为·无味评杭州江洋畈生态公园 2011-07-28来源:《风景园林》作者:沈实现发表评论(0)   摘要:随着生态思潮的发展,以野态环境为基础而营建的园林景观渐渐为西方的政治家和公众所接受。江洋畈生态公园是此类公园在中国的首次出现,设计师在详细调研现状的基础上,采用无为而为之的设计手法,保留基址大部分的现状生态环境,表现自然演进的过程,并通过巧妙的设计引导市民去欣赏这种真实的、变化的风景,品味一种淡泊而隽永的美。   关键词:风景园林;生态公园;评论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道德经·第十一章》[1]   在东西方悠久的造园史上,造园家或者园主都追求园林的理想之美景,这种美景就是传说中的桃源胜境、壶中天地,就是梦幻中的伊甸园、敬慎者的天国。他们希望这种美景在建成后的一定时间内,即达到理想的状况,除了植物的季相变化外,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并且这种状况能够在长久延续中更臻完美。   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理想的美景模式开始发生变化,人们开始欣赏缓坡起伏的绿茵草地,欣赏绚烂多姿的园艺花境,欣赏现代抽象的平面构图,欣赏稻香蛙鸣的生产性景观……不管怎么样,这种理想美景总是预设在人们脑海中的,它来源于文化和审美的潜移默化,人们为了达到这个理想美景而对场地进行一系列的改造,堆山理水,植树种花,犹如在一张立体的画布上进行艺术创作,巴西著名风景园林师布雷·马克斯(Roberto Burle Marx)就曾说过:“我画我的园林(I paint my Gardens)。”   直到19世纪80年代末,随着生态思潮的发展,这种美景预设且恒久不变的思维定式才慢慢出现改变。在1985年建造的巴黎雪铁龙公园内,风景园林师吉尔·克莱芒(Gilles Clément)在公园一隅营建了一片“荒地”,并称之为“动态花园”,引入大量的野花野草,接受它们并给它们定向,使它们的优势得以发挥,营造优美独特的园林景观;在1991年建成的拜斯比(Byxbee)公园内,风景园林师哈格里夫斯(George Hargreaves)在覆土层很薄的垃圾填埋场上散播大片的乡土草种,以大片葱翠繁茂的荒草来缓慢而有效地稀释土地的污染,并呈现一种难以名状的壮观和动人场景;在2009年纽约高线公园的建设中,菲尔德景观设计事务所(Field Operations)的设计师们追求对原生生态环境的再现,引入大量在高线停止使用后的30多年间在废弃铁轨间顽强生长的植物……这类以野态环境为基础而营建的园林景观,渐渐为西方的政治家和公众所接受,表现自然演替的过程之美慢慢成为设计师的共识,正如哈格里夫斯(George Hargreaves)所说:“我在大地上建立一个框架,植物、人和水都是上面的过客……你建立一个进程,但你不能控制最终的作品。” [2]   在中国,人们对传统名花的欣赏延续了几千年,对野花野草的审美尚未建立,把荒野之地保留改造为城市公园更是一个近乎天方夜谭般的想法。在美轮美奂的效果图、华丽震撼的三维动画横行的年代,谁会拿现状照片去让甲方掏钱买单呢?2010年多义景观所设计的杭州江洋畈生态公园给了我们一个惊喜,一种全新设计模式和审美情调也许就将从这里启开帷幕。   1 无为而为   杭州江洋贩生态公园位于西湖风景区玉皇山南麓,是一处三面环山的谷地,1999至2003年间,西湖淤泥历经几次疏浚后,将淤泥通过管道输送到了这里。随着时间的推移,淤泥地表含水量渐渐下降,沉积于淤泥之中的植物种子却开始自由地发芽生长,呈现出一片杂乱却富含生机的荒野景观。[3]   当政府决定要将这块离西湖只有一两公里,毗邻八卦田和南宋官窑的荒地建设成为城市公园的时候,有太多太多的设想会从设计师头脑中冒出来:西湖历史上的历次清淤都给风景区带来重要的景观格局变革,远者有白堤、苏堤、赵公堤,近者有太子湾公园,山形水势的整合和园艺植物的配置都已成为造园实践的经典,江洋畈怎样利用现场淤泥来堆山理水,引入哪些植物来造景?基址旁还有吴越国和南宋都城的历史遗存,江洋畈怎样去呼应历史,体现文脉?基址的淤泥深达几十米,如何安全有效地满足游人活动需求? 诸如此类的问题可能会让设计师们无从下手,或者说是下手的选择太多而无法把握其核心价值。   老子讲“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也就是不干涉,不改变,顺其自然。多义景观的设计师面对如此复杂的现状和如此沉重的历史负担大胆采取了这样一种无为的设计手法:保留基址绝大部分现状,用可回收的锈板围合出若干次生植物群落,用一条高低曲折的木栈道漂浮于淤泥之上,穿行在湿生林地、浅水沼泽和池塘水泡之间。   这正如老子所说的“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锈板围合出的淤泥次生植物群落开始作为一种具有场域感的存在之物呈现在人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