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考研笔记与习题选汇.docVIP

  1.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现代文学考研笔记与习题选汇

中国现代文学笔记 引言 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一般划定 时间界限 ⑴ 中国古代文学史: 自先秦至鸦片战争前夕(1839) ⑵ 中国近代文学史:从鸦片战争至新文化运动(1915)之初 ⑶ 中国现代文学史:以1917年1月胡适《文学改良刍议》为开端,截至于1949年7月第一次文代会 ⑷ 中国当代文学史:从第一次文代会、建国至今 2.阶段划分 1917-1927:以五四为代表的20年代文学 1928-1937:左翼革命文学与人文主义并存的30年代文学 1937-1949:以全民族的抗战文学为开端以及承继、发展的多地域、多元化、大众化的40年代文学 3.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学科发展史 或可称为中国现代文学史学史的追溯,从1922年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最末一节“略讲文学革命的历史和新文学的大概”开始。 ⑴ 较早的一些著作,除前述胡适外,陈子展《最近三十年来中国文学史》(1928),周作人《中国新文学之源流》(1932),都是着眼于新文学与传统文学特别是与近代文学的历史变迁关系的梳理。现代文学尚未成为独立学科。 ⑵ 真正用历史总结的态度来系统地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应该说始于朱自清(1929年至1933年《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 ⑶ 建国后,十七年时期比如唐弢、严家炎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基本奠定以后研究者沿用至今的格局和范围。 ⑷ 20世纪80年代,重提文学整体观,真正凸显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如钱理群、陈平原、黄子平 “20世纪中国文学”概念,还有“19世纪以来中国文学”、“百年中国文学”等,尤其关注1895/1896/1898年以后的文学新变。 4.核心问题 一是文学的现代化,二是文学的民族化。 二、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起点 中国文学现代化萌生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1917)之间,根植于近代文学。 三、文学观念变革 近代:龚自珍(1792-1841)“尊情”、“尊史” 的变革的文学观 中国文学现代化发生期:首功应归诸梁启超(1873-1929),他倡导“新民”(启蒙),首先提出了“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 1.“诗界革命” ⑴ 先行者黄遵宪(1848-1905) 诗集有《人境庐诗草》、《日本杂事诗》等。“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将自己的诗命名为“新派诗”。 梁启超:“近世诗人能熔铸新理想以入旧风格者,当推黄公度。” ⑵ “诗界革命”的提出 “新学之诗” :主要是梁启超、夏曾佑、谭嗣同提倡并创作。 梁启超1899年《夏威夷游记》首次标示“诗界革命”。 2.“文界革命” 梁启超 “新文体”:由古文向白话文学过渡的一个中介 3.“小说界革命” 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说;欲新宗教,必新小说;欲新政治,必新小说;欲新风俗,必新小说;欲新学艺,必新小说;乃至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说。 ——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4.戏剧观念变革 陈独秀:戏剧可以更直观地发挥教化世俗的作用 南社陈去病、柳亚子:中国最早的戏剧杂志《二十世纪大舞台》 5.文学语言的变革:白话文运动的先导 黄遵宪、裘廷梁、陈荣衮 、梁启超 6.现代性文学观念的初萌 ⑴ 王国维(1877-1927) 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 《红楼梦评论》借助叔本华悲观主义哲学论述《红楼梦》的美学价值,引进了西方美学中的悲剧、喜剧观念,尤其批判了中国传统的大团圆模式,认为《红楼梦》的价值在于打破了这种模式,“尤背于吾国人之精神”。 《宋元戏曲考》对元杂剧备为推崇,体现了不拘于雅正传统的文学见识。 《人间词话》以“境界”为核心术语和概念,构建起一整套诗学体系,自成系统,成一家之言,一反传统的片言只语的评点式批评,具有现代文学批评的特征。 ⑵ 周氏兄弟 :周树人、周作人 周树人《摩罗诗力说》介绍拜伦、雪莱、裴多菲等摩罗诗人。 四、文学创作实绩 1.诗歌 ⑴ “诗界革命”中人 以黄遵宪最为突出 。 康有为(1858-1927)诗多为政治抒情之作,戊戌政变后,十五年内“游三十一国,行六十万里” 。 被梁启超推为“诗界革命一巨子”的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⑵ 革命诗潮 章炳麟《狱中赠邹容》:“英雄一入狱,天地亦悲秋。临命须掺手,乾坤只两头。” 汪精卫在狱中的《口占》:“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高旭:“娶妻当娶苏菲亚,嫁夫当嫁马志尼。” ⑶ 南社 “操南音不忘本” “革命和尚”苏曼殊;黄人,别号摩西 2.戏剧 改良旧剧和演出新剧,演出新派剧最著名的是李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wenhua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