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肠外营养并发症汇.pptVIP

  1. 1、本文档共8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全肠外营养并发症汇

全肠外营养并发症 全肠外营养(TPN) -一项重要的临床治疗手段 TPN并发症 —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轻者影响治疗计划的顺利完成 重者可致病人死亡 临床医师 注意预防 及时诊断和作出正确的处理 TPN并发症分类 置管并发症 感染并发症 代谢并发症 脏器并发症 其他:Refeeding Syndrome 与置管有关的并发症 空气栓塞 导管栓子形成 导管头端异位 大血管心脏穿透 静脉炎、血栓形成和栓塞 气胸、血胸、血气胸、纵隔血肿 穿刺部位的副损伤 心律失常 TPN开展的初期,置管并发症较多 如70年代,常见诸于文献报告 Grant曾收集10240例TPN资料,430例发生置管并发症,占4.2%,其中严重者242例,占2.4% 如今约在1%左右 空气栓塞 进入途径 插管时:当穿刺针进入静脉 输液中:输液瓶中液体滴完 拔管后:沿导管形成的软组织窦道 临床表现: 少量:可无明显症状 大量:呼吸困难、紫绀、昏迷、心动过速,CPV↑,BP↓ 听诊:心前区可听到搅拌样杂音 紧急处理 左侧卧位,头低脚高; 严重者,右心室穿刺抽吸术或紧急手术 预防 插管:体位/病人配合/堵管/封闭穿刺器具 输液:及时换液/接管牢靠/一段液管低于心脏平面/3升袋/报警输液泵 拔管:压迫窦道3-5分钟 预后 严重者50 %死亡 中心静脉导管拔除综合症 Kim DK et al:CVC removal distress syndrome Am Surg,1998:64(4):344 中心静脉导管拔除准则 拔管前护理 病人取仰卧位 病人脱水时避免拔管 嘱病人拔管时屏住呼吸 拔管后管理 夹闭导管腔或手指压住皮肤孔处 外涂抗生素软膏 不要用力按压颈动脉 密封皮肤孔口12小时 静卧30分钟 气胸、血胸、血气胸、纵隔血肿 相对禁忌症 应用肝素或凝血功能障碍 明显肺气肿 胸廓畸形 颈部手术或放射治疗史 正压辅助呼吸 早产婴儿 高度消瘦者 症状 刺激胸膜可致剧烈胸痛或咳嗽,压迫可致呼吸困难,严重者可致气管移位 诊断 ☆症状☆体征☆胸片检查 处理 ☆保守治疗 ☆胸腔穿刺抽吸、直管引流 ☆防止并发感染 导管栓子形成 下列情况可发生导管栓子 ☆导管在穿刺针内倒退,割断 ☆导管质量差,断裂 ☆导管固定不牢,滑脱 通常栓子停留在右心房或右心室,也可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 栓塞时可无症状或仅有一过性杂音,但也可并发血栓形成、心律不齐、感染等 Funami(1990)报告6例,运用套摘器均成功取除,必要时可手术取栓 死亡率39.5% 导管头端异位 发生率4-6% 正常位置:上腔静脉 异位: ☆同侧颈内、颈外、腋静脉 ☆对侧锁骨下静脉 ☆右心房、右心室 ☆下腔、肝静脉 Deitel M报告经颈外静脉者,异位50%;另有报告,颈内10 %,锁骨下7.8 %,腋静脉0.6 %,右心房4.4 %,下腔静脉0.3 % 后果 静脉炎、静脉栓塞 血管、心脏穿破 心律失常 三尖瓣纤维化 异位处的渗液、肿胀等 预防 回抽血检查 拍摄胸片 造影 处理 拔除导管 感染并发症 局部感染 容易发现,处理简单 全身感染 过去或习惯称导管败血症,现称catheter-related sepsis(CRC),比较严重,应及时处理 发生率 一般报告2-3 % 1972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报告TPN2078例,CRS17 %;1974年,Ryan报告11 %,Sitzmann报告5.7 % 近年约为1-3 % 诊断条件 TPN支持期间发生,无其他病因,突然发生发热、寒战,拔管后症状减轻或消退。导管尖端和血培养结果一致 微生物来源 营养液污染 置管和配液过程中污染 外源侵入 皮肤、窦道、裂隙 病人感染 肠外瘘、重症胰腺炎6.5% 短肠、炎性肠病1.1 % 肠源性 菌种 Mershon(1986):白色念珠菌占50% Deitel:GNB占53.8%,如金葡菌、表葡等46.2 % Kurkchubsche(1992):与肠道菌种相一致 与已有的感染菌种一致(如脓肿) 鉴别诊断 必须注意排除切口、肺、尿路、腹腔内等处感染 排出营养液的热原与过敏反应 症状特点 发热伴寒战,T39℃,寒战1次/4-8h 未拔管时发热与寒战持续发作 拔出导管后8-12h消退 也有少数长时间低热 处理 拔除导管 拔管前从导管抽血、管段、外周静脉血和营养液,包括霉菌和普通细菌 普通输液 必要时应用抗生素 据统计,TPN期间发热初步考虑CRS,经拔管等处理,证实与导管有关的感染仅占所有病例的1/4 近年来有作者提出导管感染时采用抗生素治疗而保留导管 再次插管应用症状消退24-48h后进行 预防措施 针对皮肤从导管入口处侵入:皮下隧道10cm

文档评论(0)

liwenhua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