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后限时集训12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Word版含解析.docVIP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后限时集训12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Word版含解析.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后限时集训(十二)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时间:45分钟 分值:85分) (对应学生用书第303页)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7·北京朝阳高三期中)《竹书纪年》中有“人面龙颜(有称人身牛首),断木为耜,揉水为耒,耜耒之利以教天下,故号神农”的记载,这些内容(  ) A.是远古人们蒙昧无知的想象 B.呈现了刀耕火种的实证资料 C.提供着农业萌芽时期的信息 D.记载着以农立国的大政方针 C [耒耜是早期农业生产工具,并非想象,故A项错误;耒耜与刀耕火种无关,故B项错误;神农氏被尊奉为中国农业的始祖,相传他制造了农具——耒耜,反映出农业萌芽时期的信息,故C项正确;以农立国伴随着小农经济的产生而逐步确立,故D项错误。] 2.下图是中国古代农耕壁画。此图可以反映当时(  ) A.曲辕犁在北方推广     B.精耕细作农业的特点 C.农业产量大大提高 D.集体耕作方式的优化 B [题干图中信息并未提到地理位置,也看不出铁犁的形态,因而无法判断其是北方并使用曲辕犁,故A项错误;题干中可以看出铁犁牛耕的场景,符合精耕细作农业的特点,故B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农业的产量,故C项错误;题干图片出现了铁犁牛耕,说明其反映的是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与井田制下的集体耕作不同,故D项错误。] 3.(2017·洛阳高三期中)从汉代画像砖图中,可以看到大量使用的农具有倒三角锄、长柄弯锄、板状锄等;此外涉及田间管理、捡拾牲畜粪肥的图像也很多。这可以用来佐证当时(  ) 【导学号 A.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B.耕作方式明显进步 C.农耕经济已普及全国 D.农业生产经验丰富 A [精耕细作就是通过生产工具、生产技术的革新,提高农业产量的一种生产模式,与材料相符,故A项正确;古代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为铁犁牛耕,这种耕作方式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故B项错误;仅凭一幅汉代画像砖图不能推出农耕经济普及全国,故C项错误;生产经验仅为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一部分,后者涵盖前者,故D项错误。] 4.《关于秦汉农业的若干问题》一文中写道:战国初期,粮食产量每亩只有一石半左右(合今1.0517石),而西汉时,据农学家氾胜之讲,在某些地方“中田亩十三石(合今3.76石),薄田亩十石(合今2.89石)”。这说明(  ) A.铁犁牛耕技术得到推广 B.精耕细作生产有所发展 C.国家重农政策效果显著 D.小农生产的优越性显现 B [铁犁牛耕技术虽然代表生产力的提高,但只能是耕作效率的提高,不一定能够提高粮食单位面积的产量,故A项错误;精耕细作的特点就是在有限的土地上,通过提高耕作技术,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材料中战国初期到西汉粮食亩产量的大幅提高,正说明了精耕细作生产有所发展,故B项正确;重农政策与单位面积产量提高没有必然联系,故C项错误;小农生产体现为小块土地的耕作,但如果没有精耕细作,仍然不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故D项错误。] 5.(2017·滨州高三期中)汉代《淮南子·说山》一书中写道:“王法禁杀牛,犯禁杀之者诛。”该规定反映了(  ) A.封建王朝法律的系统性 B.奖励耕战政策的必要性 C.自给自足经济的脆弱性 D.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 D [材料中一条法律规定不能体现法律的系统性,故A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奖励耕战,故B项错误;材料与自给自足经济特征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法律规定保护耕牛,体现了保护小农经济的生产,故D项正确。] 6.宋代陈舜俞说:“千夫之乡,耕人之田者九百夫,犁牛稼器无所不赁于人,匹夫匹妇男女耦耕,力不百亩,以乐岁之收五之……而仅食其一。……后虽有丰获,取之无所赢而食矣”。材料主要表明(  ) 【导学号 A.小农经济的落后和脆弱性 B.铁犁牛耕生产方式的普及 C.小农因借贷所受剥削沉重 D.男耕女织的家庭生产盛行 C [小农经济的落后和脆弱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铁犁牛耕在汉代就已普及,B项错误;男耕女织的家庭生产无法从题干材料中得出,排除D项。] 7.(2017·长沙一中高三月考)公社所有制一般分为“公田”和“私田”。“公田”作为“共有地”,由大家共同耕种,用来应付公共的支出。但是,公社残存到阶级社会以后,份地的所有权在法律上属于王有,“公田”上的劳动就属于这个最高统一体了。这一变化(  ) A.强化了公田与私田的属性差异 B.有助于我们认识井田制的特点 C.体现出土地私有制遭到侵犯 D.改变了公田集体劳动的生产方式 B [题干阐释了原始社会下“公田”的内涵,同时又解释了公社残存到阶级社会后其内涵的变化,即井田制的内涵,并未解释私田的属性,故A项错误,B项正确;井田制的属性是土地国有制,并非私有,故C项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oon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