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选择题(每题4分,12小题,总共48分.)
1.民国时期的新服饰迅速走向社会中下层的直接原因是
A. 西式服饰的传入
B. 民间服饰的变革
C. 官定服饰制度的变革
D. 人们的审美情趣和经济能力的变化
【答案】C
点睛;本题考查直接原因,考查因果逻辑思维。解题时一定要思考逻辑关系,B项是现象不是原因,故排除。
2.中国传统的华冠儒服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但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起,清政府对传统的军服进行改革,拟订了陆军、海军、巡警等新式服饰。说明了:
①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相矛盾
②民间服饰变化对官定服饰制度形成了很大冲击
③清政府主动顺应服饰变革的潮流
④中西文化碰撞和交汇冲击着中国的社会生活
A. ①③④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④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的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故①错误;当时的清政府是迫于形势的压力,不得不实行改革,而不是主动顺应,故③错误;清政府对军服的改革说明了新民间服饰变化对官定服饰制度形成了很大冲击,这是中西文化碰撞和交汇的结果,故②④正确。所以本题答案为B项,ACD错误。
3.下图是上海世博会展示的中国普通城市家庭变迁的场景之一。它所反映的时代应当是20世纪的( )
A. 50年代
B. 60年代
C. 70年代
D. 80年代
【答案】D
【解析】从图片中看,该家庭拥有电视、冰箱等家用电器,这是改革开放以后物质生活丰富的反映,故D正确。
4.2015年3月18日上午,安徽首个省级“菜篮子工程”——合肥徽商大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正式对外开门营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政府倡导发起“菜篮子工程”,当时的主要目的是
A. 促进农村蔬菜生产
B. 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C. 进一步提高饮食水平
D. 促进城镇居民的消费
【答案】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把握“主要目的”,解题时要高度关注选项和题目的逻辑关系。
5. 20世纪70年代,中国人的打扮从整体样式、色彩看都比较单调,其主要原因是
①当时商品供应匮乏
②受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
③人们不喜欢穿着打扮
④受民国时期服饰的影响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
D. ①③④
【答案】C
6.如图是一幅民国时期时尚女性的图画,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民国时期在风俗文化领域出现的新变化。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人们的生活已经完全西化
B. 大部分国人已采用西方生活方式
C. 中西文化习俗共存共容
D. 国人固守自己的传统社会习俗
【答案】C
【解析】材料体现不出人们的生活已经完全西化和大部分国人已采用西方生活方式,故AB错误;图片中的女子身穿的旗袍是中西融合的产物、琵琶是中国传统乐器,故C项正确;国人固守自己的传统社会习俗也不符合材料信息,故D项错误。
点睛:本题属于图片类选择题,解题的技巧是,首先认真观察图片人物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排除即可。
7.伴随着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迁。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社会习俗开始出现于
A. 明末清初
B. 清末民初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D. “文化大革命”时期
【答案】B
8.服饰是一种文化,它具备多元性和发展性。下图是近代经过改良的旗袍。最早与旗袍名称相关的民族是
A. 汉族
B. 蒙古族
C. 回族
D. 满族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旗袍来源于满足妇女的服饰,故D项正确;汉族、蒙古族和回族和改良旗袍无关,故ABC错误。
9.创刊于清咸丰年间(1861年)的《上海新报》,其《本报谨启》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各商贾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后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以上可看出其创办的目的是
A. 娱乐大众
B. 报道国内外大事
C. 宣传政治主张
D. 传播商业信息
【答案】D
【解析】结合材料“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后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可以看出创办此刊物的目的是让买卖双方都知道商业信息,以免发生“架买空盘”现象。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与材料无关。所以应选D。
10.“民国二十六年的一个黄昏,北平的一座四合院里,一位妇人正在烹制面包和洋葱炒鸡蛋。在准备好晚餐后,她在穿衣镜前,开始端详起丈夫购置的西装。”这段描述中可以体现“中西合璧”风格的是
①西装
②穿衣镜
③面包
④四合院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11.戊戌变法时期有人作诗曰:“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此诗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 倡导婚姻自由 B. 易服、废止缠足
C. 全盘西化 D. 反清革命
【答案】B
【解析】材料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广东省揭阳市第三中学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教案:3-2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doc
- 广东省揭阳市第三中学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教案:1.3基因工程的应用.doc
- 广东省揭阳市第三中学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教案:1.3算法案例(2).doc
- 广东省揭阳市第三中学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教案:3.3.2均匀随机数的产生.doc
- 广东省揭阳市第三中学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四教案:1.3诱导公式.doc
- 广东省揭阳市第三中学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四教案:1.4.1正弦、余弦函数的图象.doc
- 广东省揭阳市第三中学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四教案:3.1.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一).doc
- 广东省揭阳市第三中学人教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1.3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doc
- 广东省揭阳市第三中学人教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3.2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doc
- 广东省深圳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一英语期中模拟试题+01+Word版含答案.doc
- 小学科学:ESP8266智能插座电路原理与动手实践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金融开放浪潮下我国多层次监管体系构建与创新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区域教育质量监测中人工智能应用的数据质量分析与优化策略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金融科技监管中的数据治理与合规性要求》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3D打印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多材料制造与复合材料应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绿色金融发展中的政府职能与市场机制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植物工厂多层立体栽培光环境调控技术对植物生长发育节律的调控机制探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销售团队年度业绩总结.docx
- 银行风险管理与金融危机防范.docx
- 银行网络攻击预警与快速响应机制.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