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5+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测)-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必修2)+Word版含解析.docVIP

专题15+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测)-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必修2)+Word版含解析.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选择题(每题4分,12小题,总共48分.) 1.19世纪末一位西方外交官来到中国。此时他能够 ①到北京看到市民们已剪断经辫子 ②在上海看到外国商人租赁土地开设工厂 ③在南京去外国传教士建立的教堂祈祷 ④沿京张铁路了解中国民情 A. ①②③ B.②③ C. ②③④ D. ③④ 【答案】B 点睛:本题解题的技巧是,首先判定错误的项目,然后排除含有该项目的选项即可。 2.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在《今别离》一诗中写道“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中心忧……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诗中反映的是( ) A. 社会剧变导致人口的大量迁徙 B. 新式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 C. 马车及木船是人们出行的工具 D. 近代以来出国留学热潮的兴起 【答案】B 【解析】注意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从诗歌内容看,作者一再提到“轮”、“车舟”等交通工具,再结合题干关键词“近代”可知,此诗中反映了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生活的史实,故本题选B。材料没有说明人口迁移,A错误;C属于现象,不是本质。D中留学没有体现。 3.“朝寄平安语,暮寄相思字;驰书迅已极,云是君所寄。既非君手书,又无君默记;虽署花字名,知谁箝缗尾。寻常并坐语,未遽悉心事,况经三四译,岂能达人意?只有斑斑墨,颇似临行泪……”该诗歌吟咏的新事物是 A. 电报 B. 电子邮件 C. 邮寄信件 D. 电话 【答案】A 4.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言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渗之灾易招”;火车飞行,“路稍有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凌逼,几至亡国”。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中国的近代化不是一帆风顺的 B. 当时中国人不能接受西方先进技术 C. 当时火车安全性能不高 D. 修建铁路便利列强侵略中国 【答案】A 【解析】从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来看,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已接受了西方先进技术,B错;C、D只是反映了问题的表象。从众多官员的反对、列强的侵略等史实说明了中国的近代化不是一帆风顺的。故A项正确。 5.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可以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其中不包括的是 A. 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 B. 加强了人们之间的沟通 C. 加强地区和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D. 促使人们纷纷涌向大城市居住 【答案】D 【解析】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发展不可能促进人们纷纷涌向大城市居住,D错误,符合题意;其他均属于正确表述,排除。 6.《上海社会现象》记载:“自脚踏车风行沪地,初唯一二矫健男子取其便捷,互相乘坐,近则闺阁中人,亦有酷喜乘此者。每当那个马路人迹略稀之地,时有女郎三五,试车飞行,燕掠莺梢,钗飞鬓颤,颇堪入画。”从这段材料不能得出的信息是( ) A. 新式交通工具传入中国 B. 男尊女卑的旧观念已经消除 C. 近代上海女性追求时尚 D. 西方文明冲击国人传统观念 【答案】B 7.驮运(用牲口运物)、驿运(驿站式)和木船运输是中国古老的运输方式,近代以来日渐衰落,但在抗战时期的大后方却快速发展起来。这说明 A. 传统运输方式比较适应大后方的形势 B. 传统运输比现代运输方式更具优越性 C. 物资产地分散,只能用传统方式运输 D. 大后方的百姓只熟悉传统运输方式 【答案】A 【解析】抗战时期的大后方主要是在农村地区,相对落后,所以现代化的运输方式不适合当时的需要,而传统的运输方式则与当时的形势相适应,故选A;AD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中物资产地分散与否与运输方式关系不大,故C也不符合史实,排除C。 8.下图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之一枚,它是1878年由列强把持的海关发行的。它的设计发行 A. 标志大众媒介的新发展 B. 体现了皇权至上的理念 C. 丰富了商品交易的方式 D. 西方元素占据主导地位 【答案】B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抓住“大龙邮票”中的信息“龙”,结合皇权至上的理念分析邮票即可。 9.2017年5月5日,中国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干线民用飞机C919首飞成功,中国“大飞机梦”终于得以实现。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发展我国航空航天事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代价,其中标志着我国航空事业开始的是 A. 冯如制成中国首架飞机 B. “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 C. 北京至天津航线的开通 D. “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 【答案】A 【解析】1909年冯如制成了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A正确;1970年“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1920年中国首条航线北京——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事业拉开了序幕,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BCD不符合“我国航空事业开始”,排除。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我国航空事业开始”,结合所学冯如制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oon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