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讲 中国古代自然审美观念
中国古代自然审美观念 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唯物主义--元气论,把整个宇宙视为气化流行,人即在其中谋求与天地气化流行成为和谐之整体。 唯心主义,或以‘天’为一超时空的大秩序,而人是依此超时空之大秩序而行事、‘体道,以求宇宙之和谐; 或以‘天为‘心’,认为道理俱于一心之中,充分发挥‘本心,之作用即可‘与天同体” 天人合一哲学思想 儒家哲学--将天视为具有一切美好品质的具有人格意义的主宰,侧重从伦理道德角度阐释 孔子:“知天命”(《论语·为政》),“畏天命”(《论语·季氏》),“天生德于予”(《论语·述而》) 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孟子·告子》), “宇宙万物皆备于我”,‘’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孟子·尽心》 董仲舒:“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 宋明代理学--认为“天道”与“人道”是相通的,“天由道而生,地由道而成,物由道而形,人由道而行;天地人物则异矣,其于道,一也。’, 天人合一哲学思想 老庄哲学--天不是人格神,而是“自然”、“宇宙精神”、“天地精神”,侧重从遵循自然规律以获得精神自由的角度加以阐述。 “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庄子,“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齐物论》 “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庄子·外物》 ------强调顺乎自然人生应当是始于“天地与我并生”,终于’‘万物与找为一而要达到这“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无需通过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只须通过主观精神上的‘’心斋,和“坐忘” (《大宗师》) ----老庄的自然天道观,强调的是存在于天地之中的一种自然而然的宇宙精神,主张从自然之道出发,“无为”以顺应自然,从而达到一种超功利的自由的精神境界。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禅宗-印度佛教与中国本土道家哲学及魏晋玄学融合的产物。信奉“梵我合一”的世界观,追求一种超越是非、有无、生灭、得失的自由境界。 “玄道在于妙悟,妙悟在于即真。即真则有无齐观,齐观则彼己莫二。所以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东晋,僧肇)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惹埃。”“我心即佛,“佛即我心”,客观世界的一切色相变幻,完全是主观心灵变化的产物 提倡“即心即佛”,“顿悟见性”,主张“心净则佛土净”,入世即出世,所谓“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景德传灯录》。 中国古代自然审美思想 儒家“比德说”或“情志合一”说 以山水比喻道德、品质的说法,把自然物的某些特征与人们伦理道德的某种品质相比拟,通过自然人格化,来寻求人与自然山水间内在精神的契合。 孔子:‘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中国古代自然审美思想 评价 摆脱了原始自然崇拜观中对自然山水的恐惧心理,开始以一种人与自然平等相处的亲和态度,借自然物来赞颂人格美、精神美。 “比德说”强调人和自然的互相交流,把自然美和人的精神道德联系在一起,对自然美的欣赏没有停留在仅供感官享受的程度,在对大自然的领悟、借鉴和学习中起到了陶冶情操的作用。 对大自然精神意义的发掘和推崇,有助于人们在欣赏自然山水时越过表面现象去寻找万物内在的精神品质之美,为后代的美学家、艺术家从更高的层次探索山水之美开辟了道路。 形成了中国古代自然审美中一种独特的精神倾向,即注重自然山水审美的人伦精神和人文精神,进而使中国的自然景观得到了“人化”。 中国古代自然审美思想 评价 忽略自然山水形象美和形式美,山水成为人伦道德的比附,而失去了独立的审美价值。 侧重审美主体的本体地位,还没有达到对自然山水审美的超然境地,无法达到更深的审美体验。 中国古代自然审美思想 道家“天然”说或“物我两忘”说 ------推崇不假雕琢的自然之美。认为天地之美是客观存在的,它们按照自己的自然本性表现自己,人们应该顺应它,不要以外力去强行干预、改变它。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圣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庄子·知北游》 中国古代自然审美思想 评价-- 在矫正了先秦儒家忽略大自然形象美、形式美的弊端。高度肯定天地之美的客观存在和崇高价值,自然山水就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而不仅仅是伦理道德的附庸。 奠定了中国自然和艺术审美推崇天然之美的美学基调,对后世的美学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拉开了中国古代社会文人名士畅神山林、游历自然山水的序幕,倡导了古人追寻自然之美的风气。自然景观中的素朴、淡雅的景致特别受到古人的赏识。 中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磷矿资源整合投资机会分析.pdf
- 示范教学在武术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doc
- 礼仪服务培训金典.ppt
- 礼包27.美工部手把手教你制作GIF动画店标_教程分享.doc
- 礼节礼仪1.ppt
- 社会公共生活必须有共同的准则.doc
- 磷脂微管中的相分离.ppt
- 社会心理学01-导论Handout.pdf
- 社会调查与统计(专科)1-9章纸质作业.doc
- 社会转型视域下改革创新党的建设.doc
- 提升环保产品的市场准入与竞争力.docx
- 2025年矿山开采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与经济效益分析报告.docx
- 餐饮外卖市场2025年增长瓶颈及个性化服务创新策略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文旅景区运营风险评估与安全管理标准化体系研究报告.docx
- 房地产市场2025年:创新金融产品应用与拓展融资渠道研究报告.docx
- 生鲜新零售供应链2025年冷链物流配送网络优化与规划案例.docx
- 线下演出市场2025年复苏趋势下的演出市场消费升级报告.docx
- 数字艺术市场交易活跃度2025年:跨界合作与产业生态研究报告.docx
- 康复医疗服务行业现状调研报告:2025年需求增长与行业创新趋势.docx
- 耳机生产基地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备案可修改案例模板.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