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述北匈奴覆灭.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略述北匈奴覆灭

略述北匈奴的覆灭 在东汉和帝永元元年(89年)至永元三年(91年)间,曾经发生过一次影响深远的战役。这便是车骑将军窦宪先后几次率雄兵,挥戈漠北,征伐北匈奴,并大破之,迫其西迁,彻底清除了汉朝长期以来的边患。可谓战果辉煌。窦宪为了显示这赫赫武功,特仿封狼居胥之故事,勒石于燕然山巅。历年来学术界多从战争性质的角度上评议此役,认为它是东汉朝廷为掩盖宫廷丑闻和施行民族压迫政策的产物,其直接的战果不过是进一步扩大外戚窦氏集团的权势。而本文试图另辟途径,从汉对匈奴的策略入手,对汉与匈奴的关系,汉与西域的关系,及窦氏家族在东汉朝廷中的地位等几个问题作一简单论述。 一、汉匈夙仇 匈奴,虽然史书上记载着“其先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可是他们究竟属何种族,至今仍是个不解之谜。匈奴“逐水草迁徙,无城郭常居耕田之业,然亦各有分地”,是典型的游牧民族。一方面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一遇上雪灾旱蝗,他们就会难以生计;另一方面因其俗“宽则随畜,因射猎禽兽为生业,急则人习战攻以侵伐再加上“至冒顿而匈奴最强大,尽服从北夷,鞮单于方平诸夏,未遑外事筑亭候,修烽燧,采取守势。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建武二十二年(46年)。单于舆死后,其子乌达鞮鞮匈奴吏民苦不堪言。另一方面呼韩邪单于之孙比,因几次未能承继单于之位,心怀不满,遂率其所领匈奴南边八部内附汉朝而自立,与浦奴单于分庭抗礼。匈奴又一次分裂为南北二部。对南匈奴的归附,东汉王朝惊喜十分,倍加恩赏,给南单于比以诸侯王待遇,赐予礼器,拨米糒二万五千斛,牛羊三万六千头,以赡给之。南单于既居,亦列置诸部王北地朔方(五原云中定襄代郡雁门,领部众为郡县侦罗耳目助为扞戍。然今既未获助南,则亦不宜绝北,也不遣使交往,只是简单的玺书报答,赐以彩缯明帝为缓解汉匈之间的紧张关系,答应了这一请求,并遣越骑司马郑众持节北使。可实际上“北单于所以要致汉使者,欲以离南单于之众,坚三十六国之心也。又当扬汉和亲,夸示邻敌,令西域欲归化者局促狐疑,怀土之人绝望中国耳。而东汉遣使此举果然引起南匈奴部分贵族的怨恨,因为汉王朝与北匈奴互市,会一定程度上损害南匈奴在此边境贸易上的得优独厚的垄断地位,所以他们心怀叛心,蠢蠢欲动,“密因北使,令遣兵迎之而东汉政府对此亦有所觉察,因此为防南北匈奴交通合流,特设度辽营屯兵五原曼柏(今内蒙古伊克昭盟境内)。当年秋天,北匈奴果然派遣二干骑兵至朔方,作马革船,欲渡黄河以接应南匈奴之叛众,因见汉军已有戒备,北匈奴不得不怏怏而还,但不久又数次侵掠边郡,“焚烧城邑,杀略甚众,河西城门昼闭,故而在东汉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府库充盈,上下一心的情况下,必须还“北虏”以颜色,解除这个长期以来的心腹大患。于是永平十六年(73年)春,奉车都尉窦固、谒者仆射祭肜有大山,中央有河,东西六千余里,南北余里。东则接汉,厄以玉门、阳关,西则限以葱岭。由此西域较大国家,南道有鄯善、莎车、于阗等国,北道有车师、焉耆、龟兹、疏勒等国。早在公元前2世纪初,匈奴势力便渗入到西域,其西边日逐王在此置僮仆都尉,以加强统治。后冒顿单于向西击走月氏,臣服乌孙,西域诸国遂皆役属于匈奴,被迫纳税贡赋。然而为何匈奴会对西域“情有独钟”,必得牢牢掌握呢?原因不外乎以下两条:其一,西域物产丰富,出产玉石、铁器、金银、盐、谷等重要的战略物资,其中尤以难兜、罽宾等国为盛;其二,西域诸国“大率土著,有城郭田畜,与乌孙匈奴异俗”,过着农牧兼营的生活方式,社会生产力水平比单一经济成分的游牧民族匈奴要高,一些国家如莎车、疏勒“田地肥广、草木饶衍”,兵不自费而粮食丰足,换句话说,这里称的上是一个粮食生产基地。总之,匈奴控制了西域,就等于有了个聚宝盆,丰衣足食,外加拥有一大笔财富,而战时也大可不必为后勤补给犯愁了。(尤其是匈奴丢失了水美草肥的河套阴山地区后,便更加重视对西域的统治了。) 对汉王朝而言,西域与河西诸郡直接相通,从政治地理的角度上说,它实与汉唇齿相依,密不可分因此后代史家会有“欲保秦陇,必固河西;欲固河西,必斥西域”之说,可见西域对汉王朝还具有军事防御方面的重大意义。而汉家在与匈奴的作战中也逐步认识到了西域战略位置的重要。以上这两方面的原因便决定了西域成为汉匈之争的焦点和关键,由此汉匈战争也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而汉朝武帝时便开始积极向西域发展,以求与之加强联系,并进一步要从匈奴手中夺取对西域的控制权,“断其右臂”。于是西汉便文有张骞出使西域,武有霍去病三击匈奴,李广利西征大宛,设使者校尉等一系列的举措。宣帝时,汉改使者校尉为西域都护。元帝时,复设戊己校尉,屯田于车师前王庭。这样便逐步达到了汉王朝预期的战略目的——威服西域。 王莽篡汉后,想当然地贬西域诸王为侯,“由是西域怨叛,与中国遂绝”。匈奴乘虚而入,利用西域诸国相互并伐之机,重新控制了西域,将前汉的种种努力都化作了泡影。到了东汉明帝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