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T普及问答.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SMT普及问答

大学毕业生就业面面观   冷静看待就业难 我们要冷静看待大学毕业生就业难这个问题这种情况应当说是正常的。李培林指出,就业紧张将是我国今后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面临的主要问题。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资本、技术密集化,近些年来就 业的弹性系数不断降低,经济增长能够带动的就业人数有所下降,再加上国有企业改革、老工业基地改造、工资的刚性增长、农村劳动力 转移等因素,就业紧张的局面不会在短期内得以解决。   以前就业的紧张局面所影响的只是文化层次较低的人员。从2002年以来,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也明显地表现出来。一方面,这 是由于前几年扩招的大学生,如今到了毕业的时候,劳动力市场上大学生的年度供给量比以前有了很大的增加;另一方面,人才市场的竞 争比以前更加激烈,用人单位对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   这位前几年积极推动大学扩招的学者表示:“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其实,在西方发达国家,当上大学成为基本的职业前教育时,大 学毕业生甚至博士生找不到工作或被迫改行的事也时常发生。   他说:“大学生在过去的就业条件下烘托出的就业期望,从现在的情况看可能就太高了。长期以来,我国大学生占全国适龄人口的比 例一直很少,大学生的‘牌子’本身就是就业的入门证。随着接受高等教育人数的不断增加,毕业生能否就业、能否找到理想的工作还取 决于所在大学、所学专业、计算机和英语是否好、有无实践经验和能力等各种因素。李培林认为,大学毕业生都要求去高待遇的单位是不 可能的,也不要期望‘一锤定终身’,主要还应该选择在目前的情况下能够发展的单位。   李培林认为:“人力资本失灵”现象在教育领域比较严重。按照社会学理论,人们在寻找就业岗位时,人力资本会起到很大作用。受 教育程度越高,找工作就越容易,得到的工资水平会更高。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究其原因是大学招收的学生并不是完全依据市场的 实际需要,大学的教育内容与社会的需求相脱节。   结构性矛盾突出   “结构性矛盾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突出矛盾,”清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陈基和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基于此,我们应该帮助毕业 生根据市场的不同需求对自己进行准确定位。”   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东西部地区之间、沿海地区和内 地之间的差距较大,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过度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等热点地区,造成这些地区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加。其次,毕业 生都希望选择条件较好的用人单位。   据报道,首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谢维和对毕业生就业进行的多年跟踪调查显示,70%的毕业生希望留在北京等直辖市和沿海开放地区, 近60%的毕业生希望到国家机关和三资企业工作;65%以上的毕业生期望工资达到2000元以上,31%左右的毕业生期望在3000元以上, 20%的毕业生期望在4000元以上;自己认识到应该调整就业观念和期望的只有28%。   在前几年大学毕业生供求矛盾不突出时,学生选择单位的余地较大,用人单位的竞争比较激烈,毕业生基本上能够找到理想的单位。 从2002年开始,毕业生的供给数量增多,而条件好的单位需要毕业生的数量没有大幅度增加,这些用人单位的要求更高、主动权也更大, 毕业生之间的竞争比较激烈,学生的就业压力增大。陈基和说,如果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能够对自己准确定位,不过分集中于热点地区 和优势单位,兼顾那些真正需要人才的西部地区和基层单位,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特点的就业岗位,整体就业压力就不会过于突出。   毕业生现在的价值定位基本上是根据以前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为参照目标,这不是科学的定位方法。因为每个毕业生的特点不同,社会 对人才的需求状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陈基和强调,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社会经验不足,不能完全把握自己的准确定位,自己的实际能力 可能与期望值不符,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他认为,随着人才需求市场的逐步发展,人才市场的区分会进一步细化,对每类职位、每类工种的要求会越来越精细;不同行业和单 位对毕业生技能的需求更加明确。同时,经过适应和调整,毕业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社会的需要对自己准确定位,做好相应的知识和 技能储备,选择合适的就业岗位。届时,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竞争将会逐步走向有序状态。   逐步调整就业观   “这几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和期望值一直在不断调整,今年的毕业生比往年更加务实”北京市人事局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主任陆林 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悉:2001年,北京地区毕业本专科生人数为3.6万,北京市人事局统计的有效就业岗位为3.8万;2002年,毕业生人数为5万多, 统计的有效就业岗位为3.9万。今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比2002年增加30%,本专科毕业生总数为8.1万人,目前纳入统计渠道的有效 就业岗位为4.6万。陆林认为,今年大学毕业生就业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