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油田开采.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特殊油田开采

世界与中国油气资源 (二)非常规油气资源 稠油(含沥青):粘度大(>50mPa·s) 低渗透油藏:渗透性差(渗透率<50mD) 凝析油气藏:反常凝析 页岩油藏:绝大部分有机质不溶于溶剂,含油率4%~20% 致密砂岩气藏:渗透率低于0.1mD,含气饱和度低(<60%) 煤层气藏:赋存于煤层微孔和裂隙,未运移出母岩 页岩气藏:赋存于页岩烃源岩,孔隙度4%~5%,渗透率<1mD 非常规油气资源 第二章 稠油油田开发 一、概念与基本性质 (一)稠油的定义(中国) 烷烃是石油中分子量较小、密度较低的组分。 芳烃是石油中分子量中等、密度较大的组分。 胶质和沥青质为高分子量化合物,尤其沥青质是原油中结构最复杂、分子量最大、密度最大的组分。 (4) 粘度对温度敏感,随温度的增加,粘度急剧下降。 (6) 分子量高(低挥发性),硫、氮、氧等杂原子及镍和钒等金属含量高,氢碳原子比低。 (7) 注蒸汽或其它热采条件下,稠油、水和岩石的热化学和热力学性质发生变化。 (8) 同一稠油油藏,原油性质在垂向油层的不同井段及平面上各井之间常常有很大的差别。 (9) 我国稠油的特点是胶质含量高,一般可达20%~40%,沥青质含量相对较少,一般5~10%,因而,和国外稠油相比,粘度高,而相对密度较低。 在地面上把水加热,然后把水泵入金属管中及地下含油地层中。热水加热使稠油粘度降低,较易流向生产井。 优点:最简单的热采方法。 缺陷:只适用于浅油层,覆盖层和下伏层的热损失制约了注热水所达到的最高温度。 注入井井筒周围:饱和蒸汽带 饱和蒸汽带前沿:热凝析液带 热凝析液带前面:油藏流体带 生产阶段划分 注汽初始阶段 :产油量低 ; 注汽见效阶段(高产阶段): 大量蒸汽热能逐渐传递到生 产井周围,原油产量上升,注汽见效,生产 井进入高产阶段 ; 汽窜阶段:蒸汽驱前缘突破油井,油井产油量下降,蒸汽注 入压力急剧下降,油汽比降低,含水率迅速升高。 1) 加热降粘:改善了水或蒸汽与油的流度比; 2)蒸汽的驱动; 3)蒸汽的蒸馏作用; 4) 热膨胀作用:随着油层温度的升高,原油膨胀饱和度增加, 且更易流动; 5)注入蒸汽导致油层岩石润湿性、相对渗透率及毛管压力的变化 ; 6)脱气作用与溶解气驱作用; 7)混相驱:这是蒸汽前沿热水带中的重要采油机理; 8)乳化液驱。 主要问题 必须向蒸汽发生器提供高质量的净化水; 砂岩油层:出砂, 泥岩油层:其渗透率下降; 提高蒸汽驱的油层波及效率; 井深与热损失; 燃烧用油。 1)注入剂是空气,成本低且来源广。 2)驱油效率高,可达80~90%,采收率可达60%~70%。 3)地面消耗能量少,只是蒸汽驱的1/4~1/5。 4)对油藏的适用性比较广泛。 可用于一次、二次和三次采油, 适合于一般轻油油藏、一般稠油油藏;对于油层较薄或埋藏较深、注蒸汽无法经济开采的稠油油藏,更具优势。 首先是初期投资大,压缩机容量大。 其次,火驱的机理复杂,难以控制。 另外,注入井和生产井所处的环境难以控制, 高温、腐蚀、砂蚀 6、火驱新技术——端部到跟部注空气法 (THAI ) ( Toe-To-Heel Air Injection) 确定燃料消耗量的方法: 实验室的燃烧管试验 钻取芯井取芯测已燃容积,并分析燃烧气体的成分 根据产出液中含水量求算 现场温度测量方法估算 根据燃烧前缘推进速度与空气流量关系 经验关系式 大量燃烧实验表明,最小有效燃烧温度为343℃。低于此温度时为低温氧化反应,不产生CO和CO2,而是生成羧酸、乙醛、甲酮、乙醇和其它氧化有机化合物。 2、视氢碳原子比X 反映了燃烧反应的模式: 高温氧化反应:X低(1~3),燃烧产物中CO和CO2含量多; 低温氧化反应:X高(3~10),消耗较多的轻质原油组分。 稠油的X为1~3。 3、空气需要量VR 每1m3油层燃料消耗的空气量,m3/m3。 4、给定井网所需的空气总量 5、空气注入速度:最大井网空气注入速度;维持燃烧的最小空气注入速度;合理的空气注入速度。 6、空气注入压力 7、原油产量 8、燃烧前缘的推进速度及其突破时间 * * * * * * * * * * * * (1)热损失小,热效率高。传统蒸汽锅炉由于沿程热损失大,综合热效率一般只有50%~60%。而井下双向高效电磁蒸汽发生器由于是在井底输送蒸汽(或其它介质),克服了地面和地下热损失问题,综合热效率可达70%~80%以上; (2)没有地面蒸汽分配系统,克服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