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八课论语选补充资料
第八課 論語選補充資料
(一)論語介紹
撰者 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所記。
漢書藝文志:「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於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 異稱 或單稱論,或單稱語,漢以後論語之名方漸趨確定。 版本 (1)魯論:魯人所傳,屬今文經,凡二十篇,始於學而,終於堯曰。
(2)齊論:齊人所傳,屬今文經,凡二十二篇,多問王、知道二篇,各篇章句亦較魯論
為多。
(3)古論:漢武帝末年,魯恭王得自孔壁,屬古文經,凡二十一篇,無問王、知道二篇,
分堯曰下半篇為從政篇,篇次亦不同。
(4)張侯論:以魯論為底本,兼同齊論,合而考之,刪除問王、知道二篇,始於學而,
終於堯曰;今所傳者為張侯論。 內容 (1)論語共二十篇,書分上、下二部:
(上論:計有學而、為政、八佾、里仁、公冶長、雍也、述而、泰伯、子罕、鄉黨等十篇。
(下論:計有先進、顏淵、子路、憲問、衛靈公、季氏、陽貨、微子、子張、堯曰等十篇。
(2)論語各篇均取第一章為首的二、三字作篇名,篇名與該篇內容並無關聯。
(3)論語內容大致可分為十類:(關於個人人格修養的教言。(關於社會倫理的論述。
(關於政治哲學的闡述。(關於人生哲學的闡述。(對孔門弟子及時人因材施教的問答。(對孔門弟子及古人、時人旳批評。(孔子自述之言。(孔子的出處與日常行事。
(孔門弟子對孔子的誦美與時人對孔子的評論。(孔門弟子的言論行事。
(4)論語的中心思想是「仁」,全書為「語錄體」,可顯現孔子政治、倫理、教育、道德
修養等思想。 地位 唐文宗時,列為十二經之一;南宋高宗時,列為十三經之一。
南宋朱熹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合稱四書,並為之作四書章句集注。 評論 北宋趙普嘗謂宋太宗曰:「臣有論語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後人即以「半部論語治天下」評之。 (二)孔門四科十哲
人名 字號 科別 生平事蹟 顏回 子淵 德行 安貧樂道,用之則行,捨之則藏;早卒,孔子哭之慟。
註:復聖。孔子最賞識的弟子。 閔損 子騫 德行 「孝哉閔子騫,人不閒於其父母昆弟之言。」 冉耕 伯牛 德行 伯牛有惡疾,孔子為之歎息,言:「亡之,命已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冉雍 仲弓 德行 嘗為季氏宰,問政。孔子告以「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 宰予 子我 言語 才長專對,使於四方,不辱君命。然今本論語載其言論行事,多不美之詞,而以「晝寢」、「三年之喪」為最。 端木賜 子貢 言語 才長專對,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善於理財,孔子曾贊其可與言詩。孔子卒,子貢獨廬墓六年後歸。 冉求 子有 政事 多才藝,孔子稱「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
為季氏宰,為之聚斂而附益之,孔子叫弟子攻之。 仲由 子路
季路 政事 「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性鄙,好勇力,志伉直。 言偃 子游 文學 嘗為武城宰,以禮樂為教,故邑人皆弦歌也。 卜商 子夏 文學 孔子贊其可與之言詩,勉其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 (三)孔子重要生平事蹟
孔子父親名紇,字叔,又稱叔梁紇,元配施氏,於是續娶一妾,生一子名為孟皮,卻腳有殘疾顏徵在,。《孔子世家》中說,孔子「生而首上圩頂,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孔子早年喪父,家境衰落。他曾說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年輕時曾做過「委吏」(管理倉廩)與「乘田」(管放牧牛羊)。雖然生活貧苦,孔子十五歲即「志於學」。孔子「三十而立」,並開始授徒講學。私學的創設,打破了「學在官府」的傳統,進一步促進了學術文化的普及。到齊國後為高昭子家臣,借以進見齊景公。一、 四配:即是復聖顏回、宗聖曾參、述聖孔伋、亞聖孟軻。
1.
2. 子參:宗聖曾參,字子輿。皙的兒子,春秋時魯國南武城人,是孔子弟子,少孔子四十六歲。
天性至孝,家境貧困,靠勞力為生。資質雖然不很聰明,但是能領悟孔子的一貫道理,傳述孔
子忠恕之道,以教授子思。他是孔子道統的繼承人,孔子去世時,他才二十七歲。他每天必定
三次反省自己。《大學》和《孝經》是孔門學說中最精闢的兩部著作,孔子在傳授道統時特別對
曾子口述,而由曾子筆述成書的。後世尊他為「宗聖」,是四配之二。
3. 子思:孔伋,字子思。父名鯉,祖父孔子曾直接教過他,為曾參弟子,獨能傳授孔門心法。受
困宋,而作《中庸》。《中庸》乃儒家人生哲學的名著,論心性多精語,宋明理學家奉為圭臬,
卒年六十二歲,因述聖祖之業,後世稱為「述聖」,是四配之三。
4. 子軻:亞聖孟軻,孟子名軻字子軻,戰國時鄒國人,其學說是尊王賤霸、重仁義、輕功利。主
張人性本善,認為每個人都可做到和堯舜一樣的偉大。他的政治主張認為「民為貴,社稷次之,
君為輕。」和近代的民主思潮極為相近。孟子比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