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希汉与周璇婚恋.docVIP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周希汉与周璇婚恋

周希汉与周璇婚恋   周希汉(1913―1988),湖北麻城人。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次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加人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班长、排长、连指导员,后任红四方面军总部参谋。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129师386旅作战股股长兼参谋长,太岳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兼参谋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4纵队第10旅旅长,第二野战军第13军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滇南卫戍司令员,海军参谋长、副司令员、顾问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周璇说:“结婚的事,等你回来再说。”       1941年秋天,决死纵队第1旅副旅长李成芳打电话给参谋长周希汉。   “老周,你上次给人家照相,那个像片可洗出来了?人家今天要来取了。啊?洗好了?那就劳您大驾送过来吧。今天中午就在我这里吃饭啊。等会儿见。”   李成芳同周希汉既是老战友,又是湖北麻城老乡。在川陕根据地,他曾任红31军的团政委,1955年也被授予中将军衔。论年纪,李成芳比周希汉还小1岁。如果说他们在职务上还不相上下的话,在婚姻问题上,他的进步就比周希汉快多了。有了妻子的李成芳念念不忘同妻子李平讨论如何“迅速地”帮助周希汉“解决这个问题”。   李平的老战友、老同志多着呢。不过有的已经名花有主了。想来想去她想到了在行署当秘书的周璇。她对丈夫说:“人家周璇在我们运城女子师范的功课是一流的,在太岳区女同志里工作也是叫得响的。告诉你,人家可比我清高啊!老周他……”   “没问题!在太岳区,哪个不晓得周希汉?什么样的阵地他拿不下来?”李成芳满不在乎。   “去你的,人家周璇又不是日本鬼子。”   “嗨,一个道理!老周那家伙鬼着呢。拿下来,没问题。”李成芳还是胸有成竹。   第一次见面,李平和已经做了武装部长王成林妻子的老同学岳瑞清一起约了周璇,请刚刚护送炮团返回太岳区的周希汉用缴获日军的照相机给她们拍照。周希汉不明此理,有些心不在焉,给周璇留下的印象平平。   “出师未捷”,但李成芳并不气馁,他们夫妻俩又进行了新一轮策划。他们以交、取照片为由,分别约了周希汉和周璇同时??他家里吃饭。让李成芳有些底气的是,那些照片拍得还不错。周希汉还够得上摄影爱好者里的高手。   这顿饭吃到一定的程度,别人不知不觉地借故离席而去,独独地撇下了周希汉和行署的这位周秘书。周希汉何等聪明,自然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但他这次的表现却大失水准。   他同她谈了许多话,严格地说,是周璇说了很多话。而他只是非常和气地,在别人听来却更像首长关心小鬼似地问了周璇一些挺乏味的问题:家在哪里?多大年纪?什么出身?参加革命前做什么?想不想家?等等。   其实,周璇是久闻周希汉大名的。   在太岳区,敌我双方,不知道周希汉的人的确不多。当时太岳区流传的一首歌谣这样唱道:   “小日本,你听清,   太岳山上有陈赓。   小日本,你别捣蛋,   让你碰上周希汉。”…… 周璇爱听这支歌,也爱唱这支歌。每当唱起这支歌时,她就在心里佩服陈赓,佩服周希汉。   当然,此时的周璇虽然敬仰周希汉,却没有想到要嫁给他。17岁的她还没想到过要嫁人。她性格开朗,工作泼辣,又年轻秀美,在行署也不乏追求者。但她想无牵无挂地多做几年她所热爱的工作,不想年纪轻轻地便为人妻室。在拒绝了着干次直接和间接的追求之后,她的清高也出了名。还有一点毋庸隐讳的就是,她当时对军事干部的印象不太好。她觉得他们太直率,太简单,还有些粗鲁。不想嫁,她反而很轻松、很大方。所以,她对周希汉这位首长是有问必答。   其实,周璇并不姓周。这个名字是她在1939年反“扫荡”斗争艰苦的时候改的,取“同敌人周旋”之意。她原名叫柴英,家乡是紧靠黄河的荣和县(今万荣县)。柴英家住在荣和城里。   特别幸运的是,柴英长到上学的年纪,她的哥哥们已经成人,可以劳动养家了。大人们从嘴里省一口,6岁的小柴英就进了学校。穷人的孩子能上学读书是很了不起的事,但在学校里却要面对许多尴尬。她买不起课本,经常得站在同学的身后跟别人合看一本书。即使这样,她的功课仍是拔尖的。   读了书的孩子心也变大了。读完了高小,她背着家里报考了运城女子师范。从考场下来,她心情特别舒畅,一路哼着歌回了家。哪知等着她的却是兜头一瓢冷水。那时家里已添了一个妹妹,家里供她读完高小就是咬紧牙关撑下来的,根本无力继续供她再往下读了。   不知是她的勤奋聪颖赢得了命运,还是命运再次垂青于她,县政府张榜公布运城女子师范的报考成绩,在2000多名考生当中,她竟然高高中了一个“探花”――名列第三。   按照校方的规定,前10名便可免费录取,免费就读。在运城女师,她依旧买不起课本,依旧经常站在同学的背后读“蹭”书,或者趁同学午睡、晚饭后不用课本的时候借来读。在那些比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