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哈同花园旧影珍闻
哈同花园旧影珍闻
哈同花园,原址东起西摩路(今陕西北路)、西迄哈同路(今铜仁路)、南自长浜路(今延安中路)、北至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园主是英籍犹太人欧司?爱?哈同(S.A.Hardoon),因其妻子罗迦陵原名俪蕤,故名“爱俪园”,习称哈同花园。
1901年,罗迦陵聘请金山寺“乌目山僧”黄宗仰,策划兴建私家园林。于是,在一片近乎废墟的土地上,平坟地、掘湖池、堆假山、修桥铺路、营造房屋,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一座中西结合的“海上大观园”拔地而起。1909年,哈同花园扩建,由最初占地50余亩扩至300亩(20万平方米),主要分为“大好河山”、“渭川百亩”、“水心草庐”三大景区,辟有“冬桂轩”、“挹翠亭”等83景,全园占地辽阔,建筑恢弘、布置精巧,风光旖旎,被誉为江南私园之冠。可惜好景不长,哈同夫妇相继去世后,花园逐渐荒芜。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哈同花园被侵???日军占为军营,期间曾遭遇大火,抗战胜利时已颓败不堪。1953年起原址上改建了中苏友好大厦,即今上海展览中心。
哈同花园已荡然无存,今天只能从老照片中依稀辨识昔日的风采,而有关这座私家花园的珍闻逸事却流传至今。
办学施教
1910年到1923年的10余年间,哈同夫妇在哈同花园里兴办了多种形式的义务学堂。招收的学生,大多是贫苦的华人子弟。学校为他们全免学费,并且提供膳宿,另外还发一部分书杂费。所以,有许多家境贫寒的子女去那里念书。哈同花园还兴办女学,由罗迦陵担任董事长,前后办过的女学有爱国女学、智仁勇女校、女子师范学堂、仓圣明智女校等。
辛亥革命前后,哈同花园在“乌目山僧”黄宗仰的主持下,办过一处别开生面的僧校(后称严华大学)。僧校的招生宗旨是 :年龄不限,入学必须穿上僧服,受戒当和尚。这些和尚学员,每天除了学习说文解字、三字经、六书赋等课程外,大部分时间用于学习佛教经典。自修时间他们通常诵经念佛,有时清理校院或参加体育活动。僧校的学生,都是贫民出身。他们学习刻苦,又能听从调配,因而一旦形势需要,他们就能依照“佛主”的旨意去行事。在“反袁护国”的热潮中,“乌目山僧”在他所创办的僧校,组织一批和尚学生进行大比武,还进行军事操练。
哈同花园内还办过哈同大学(后改名为仓圣明智大学)。初仅设小学部、中学部,后设大学部。哈同花园总管姬觉弥任校长,费恕皆任教务长。学校设有图书室、彝器室、武器室、礼乐器室,学生膳宿医药费全由学校提供。仓圣,指仓颉,为中国传说中创造文字的人物。仓圣明智大学奉仓颉为先师,春秋修祀。学校课程主要有二种,一是文字学,以《说文解字》等为课本;二是佛学,以《四教义》等书为课本。
哈同花园内的这些学校,制度和纪律非常严格。招收的学生都要经过严格的考试,其中有极少部分是由一些知名人士介绍进去的(有些富家子弟,在家不服管教,其父母特意托人送进去受管束的)。男女学生不能随便往来,男校、女校分设在哈同花园的东西两侧,放假日也相互错开(每月阴历初十、二十、月底三天作为休息日)。所学课程,以国学为主,也学点算术、美术以及佛教经典等。聘请的教师,有的还很有名望,如王静安教授、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都在那里任教。哈同大学培养出了不少人才,如著名画家徐悲鸿、法学博士吴凯声、新闻界人士孙恩霖、顾昂若等。
赈灾施善
哈同夫人罗迦陵,在佛门大师“乌目山僧”的影响下兴办过不少慈善事业。
辛亥革命前夕,江苏吴兴县等地发生了特大水灾,许多田园被冲毁,灾民四散流亡,无家可归。在上海也有不少灾民沿街乞讨。罗迦陵当即捐助纹银千两;并自愿腾出刚扩建成的哈同花园中的部分房所,作为义务筹捐赈济难民处,还派了部分人员为筹赈处服务。她这一举动,感化了不少善男信女,还有一些商贾富人为联络并讨好哈同夫妇,也纷纷捐助赈灾。
民国初年,河南、湖南、山东、山西等地区洪水泛滥,当地人民遭受特大灾难。上海绅商朱葆三以及“义赈团”、“共济社”、“中国救济妇孺会”等慈善团体,都派人来向罗迦陵求援。罗迦陵义不容辞,立即取款捐助,并且积极提出,愿和朱葆三等知名人士合作,在哈同花园内大办“义赈会”,为灾区民众募捐。她的这一举动,得到了上海一些文教团体和工商界、文艺界人士的极力赞扬和支持,不少慈善家都主动要求参加。
义赈会期间,在进园的大门口设有“售票亭”,每张门票大洋一元以作为赈款。园内有文艺专场,聘有京剧名角合演,还有曲艺、歌舞、皮影戏等等,体育爱好者还可以欣赏“大力士武艺”、“精武技艺”、“精武体操”等。为了迎合一部分外国游人的爱好,在大草场还设有剑术场、汽枪打靶场、高尔夫球场。一到夜晚,各处彩灯通明,映照得哈同花园内的“大好河山”一片火红。有时,还在午夜大放焰火,招来大批游客,增加了许多收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