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诗四首》.pptVIP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八上《诗四首》

一、诗贵在表现作者思想感情,读诗要仔细品味内在情感。 朗读是读诗的重要方法,要注意读出节奏。 学诗要借助想象,再造出诗歌描绘的意境。 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这首诗的画面。 2.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面问题: 说说《渡荆门送别》一诗的主要内容。 抒发作者乡愁的是哪一句? 作者简介 陈与义(1090~1138),宋代诗人。 字去非,自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 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可以金兵入侵中原为界线,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诗风明快,很少用典,以《墨梅》诗受到徽宗的赏识。南迁之后,经历了和杜甫在安史之乱时颇为相似的遭遇,转学杜甫。 成为宋代学习杜甫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 朗读: 注释: 解读诗歌: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之东长江之西, 夕阳黄昏, 没有晚风卷起楼阁上的旌旗。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我登上吴蜀曾经瓜分的土地,夕阳即将下山时,我徘徊在湖山之间。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我从万里之外前来游览,还要等高远望,三年来经历了多重的苦难更要登楼抒怀。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通过登楼观感,抒发了诗人辗转、颠沛流离之苦,国家沦陷、中原动荡之忧,以及老大伤悲的落寞情怀。 登岳阳楼 登岳阳楼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 jīng xǐyǐ 登岳阳楼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 酒店或茶馆的幌子 缓慢 瓜分 徘徊 靠着 高处 登楼 满头白发在风霜中感慨过去,树木已渐变老,湖面波涛苍茫,心中生起无限悲哀。 “洞庭之东江水西”这句诗写什么?怎么写的? 写岳阳楼之所在。 巧妙地运用了“东”“西”两个方位词,并以湖、江系之。 “帘旌不动夕阳迟”这句诗写什么?有什么特点? 写举目所见。 “帘旌” 为近景,“夕阳”为远景,可以想见诗人的视线由近及远的扫描,逐渐放开,融入那苍茫的暮色中。 不动的帘旌,表明湖面风平浪静;缓缓下沉的落日,提示着傍晚的安宁。 颔联交代了什么? “登临吴蜀横分地”,也是在说登临的地理位置,却加入了厚重的历史感; “徙倚湖山欲暮时”,也是在写黄昏时分登楼观景,却融入了些许怅惘之情。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颈联通过叙事抒发了什么感情? 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 怎样理解尾联中加线的词语? “白头”:诗人已届不惑之年,故言。 “吊古”:不说“伤今”,含蓄蕴藉,意味深长。 “风霜”:明指自然事物,实喻社会现实,语意双关。 “老木沧波”:诗人所见之景,触景伤怀,无限悲恨,尽在不言中。 * 陶渊明 陶渊明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他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忧愤、饥寒、劳累、疾病一起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后称靖节先生。 陶渊明,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他的性格既刚正不阿,又适情任性这使他与尔虞我诈、相互倾轧的官场格格不入。不为“五斗米折腰”使他辞别官场,归隐田园。在《桃花源记》一文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陶渊明对和平、安宁、美好的生活的向往。。这首诗是他辞官的第二年写的,诗题的意思是回到园田居住。 诗作赏析《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其三) 荒秽(huì):杂草丛生。带月:顶着 月亮。 荷(hè)锄:扛着锄头。 道狭(xiá):道窄。 草木长:草木丛生。 沾(zhān):沾湿。 但使:只要让。 愿无违(wéi):不违反自己的意愿。 《归田园居》这首诗可分几层意思? “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 这首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全诗写了三层意思:种豆的地点及劳动结果;劳作的辛苦与执着;自己的田园之乐。“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田园劳作之乐,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全诗流露出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享受田园之乐的惬意、闲适的心情。 《归园田居》描写了作者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