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xx市石禾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申请书 hao
广东省XX市XX镇XX村石禾场
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申请书
项目名称
广东省XX市XX镇XX村石禾场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地质灾害点编号为NX—0138。
项目起止时间、工作范围及自然地理概况
项目起止时间
根据XX市政府统一安排,将该项目定为近期防治规划,时间为4年(2010~2013年)。
工作范围
XX市XX镇XX村石禾场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区位于XX镇近正北方向平距9.3km处XX村委石禾场、城墙龙、苗竹湾、老屋场小组,防治工作范围为:北面西上寨山峰、南面琵琶寨山峰、西面尖石坳的分水岭内与流经石禾场的水沟形成的范围,面积约2.2km2。
自然地理概况
防治区内为低山~丘陵地貌,海拔高程在505~965m,相对高差一般300m,最大460m;地形切割较深,山坡坡度角一般40~50°,局部山坡较陡达60°。水系属北江水系,流经区内的山间小溪汇合后向东南流入乌迳浈江。水量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气候以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温湿多雨,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气温19.8°C,1~3月份最低气温0~10°C,偶有冰冻,6~8月份最高气温25~35°C,偶有38°C以上高温天气。降雨量集中在3~9月,10月~次年2月降雨量明显减少,年均降雨量1700mm,日最大降雨量203 mm,时最大降雨量71.5 mm。区内植被发育一般,以灌木为主,次为松、杉及毛竹。农业以水稻为主,劳动力有剩余,外出务工较多,有小型水电站一处。防治区北距XX镇9.3公里,有乡村公路通往,并与省道342线相连,交通较为方便。
立项依据及防治的必要性
石禾场泥石流地质灾害状况与危害性
2009年7月3日经十几小时的大暴雨后(降雨量达190mm以上)石禾场防治区内诱发了二十多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琵琶寨北坡山顶、半山坡采石场发生几处滑坡与崩塌(其中较大滑坡有2处,未引发泥石流);西上寨依次发生3处较大滑坡并引发沟谷泥石流,冲毁粮田和损坏农作物总共约96亩,其中水稻46亩,花生25亩,辣椒16亩,西瓜6亩,蔬菜等3亩(冲毁粮田无法恢复恢复耕作约60亩);公路塌方从孔江下村至XX村委会80多处,塌方面积约6000多立方米,桥梁冲毁5座,水渠二十多条,陂头大小四十多座冲坏;住房倒塌了3间,损坏危房12间,无人员伤亡。所幸3处泥石流并非同时发生,而且3处泥石流为石禾场村与孔江下村之间的水电站拦水坝所阻挡,否则必对下游沟谷流经其中央的孔江下村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见照片1-1~1-5)。灾后经泥石流地质灾害现场调查结果表明:仅水电站拦水坝所阻挡的泥石流堆积扇(S4)泥沙量就达24150立方米,即此次为中型泥石流地质灾害。
照片1-1石禾场村后琵琶寨的几处滑坡与崩塌
照片1-2 泥石流冲毁农田
照片1-3 泥石流冲毁住房、桥梁
照片1-4石禾场与孔江下之间的水电站拦水坝
照片1-5 沟谷流经其中央的孔江下村
石禾场泥石流地质灾害特征
1、石禾场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区的地理位置特征
石禾场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区所在的石禾场、老屋场、苗竹湾、城墙龙四个自然村聚集住地及孔江下村住地为四面环山、中央低洼的谷地之中(见附图1):其中老屋场位于西上寨陡峭山峰东南麓,地形陡峭,山体极易发生滑坡;石禾场位于琵琶寨山峰北麓,山顶、半山坡有多处采石场及其弃渣堆,且地形陡峭,极易发生滑坡或崩塌,受其直接威胁;西上寨和琵琶寨汇水的山沟交汇于此四个自然村之中,由以上滑坡或崩塌而引发的沟谷泥石流直接威胁此四个自然村及下游的孔江下村。
2、石禾场泥石流地质灾害形成区特点
西上寨和琵琶寨山高谷深,西上寨海拔965米,琵琶寨海拔939.9米,沟谷与峰顶最大落差达415米;且地形陡峭,山坡坡度角一般40~50°,局部达60°;山顶、山坡植被稀少,于2008年雪灾中山顶植物被压死,水土流失较严重。
泥石流冲刷沟谷后可见第四系残坡积层达2米以上(下部为强风化花岗岩),夹大量散石,结构松散;且河床的纵坡降大,在雨水冲蚀下极易滑动,从而发生滑坡直至引起泥石流(见下照片2-1~2-3)。
照片2-1 泥石流冲蚀后的沟谷
照片2-2 结构松散的沟谷沉积层
照片2-3 沟谷河床的纵坡降大
根据前人地质调查资料和卫片解译资料,山体第四系残坡积层和强风化花岗岩总厚度达数米以上,山体滑坡滑动面为弱风化花岗岩与上部残坡积层和强风化花岗岩的接触带,加之山坡陡峭,其稳定性极差,强降雨作用下上部松散层饱和水后易沿滑动面产生滑动。
石禾场泥石流地质灾害诱发因素及现状
1、石禾场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区的地形陡峭,山体滑坡滑动面极不稳定;4~8月为暴雨集中期,长时间的连续暴雨极易引发区内的滑坡,如2009年7月3日的连续大暴雨后诱发了二十多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
2、西上寨、琵琶寨的植被稀少,多为低矮杂林;河床的纵坡降大,为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