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作文素材汇总30篇.docx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8年高考作文素材汇总30篇篇一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肯定了《经典咏流传》节目在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积极意义。他认为,要想在学校里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抓好三个关键措施。一是重视师资力量的培养,让教师们开口就是“白日依山尽”,而不能仅仅是“柴米酱醋茶”;二是在教材中增加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特别是经典名篇要占一定的比重;三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形成一个学生愿意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愿意体验优秀传统文化,愿意交流优秀传统文化的环境。已传承数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先人们丰富、深刻的行为规则,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认同与遵循的价值体系与规范系统。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有文学之美、艺术之美,更具有精神之美和价值之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有助于提升公众的文化修养与审美情趣,也能够丰盈老百姓的精神家园,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坐标和价值航向。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需要优秀的电视节目,有品质的学校教育同样不可或缺。陈宝生部长提出的三个关键措施中,师资力量的培养无疑是重中之重。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更有“时代感”,显然离不开教师们的倾情投入。日常生活中,教师们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柴米油盐酱醋茶”,却不能失去了对精神栖息地的向往与寻找。如果教师们自身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乏认同与感情,又怎么去做“燃灯者”?因此,通过加强师资力量培养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增强紧迫感与使命感。重视师资力量的培养,需要注入更多“新鲜血液”。笔者认识一位热爱传统文化的免费师范生,毕业后到武汉一所初中担任语文教师;擅长古体诗词创作的他将兴趣爱好与工作有机结合,不仅提升了学生们的学习成绩,也提升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认同。为学生们种下一颗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让它们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重视师资力量的培养,需要加强教师培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们显然不能在陈词滥调里打转、在改革创新中踟蹰不前、在批评质疑中自说自话,而是要转变教育观念、丰富教学形式、提升教学技能。这一切,显然离不开教师自身的“充电”。只有让教师们更“懂”更会“教”,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成为现实。必须指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绝非只是少数专业教师的事或者语文、历史等学科教师的事,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肩负起这一神圣职责,而且也能够在教学实践中渗透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重视师资队伍的培养,还需要扩大公众参与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师资力量除了职业化的教师以外,还可以是民间手艺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兼职教师”“特聘教师”;让这些人走入课堂,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也可以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得到传承。“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含义。”穿越时代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然具有浸润心灵、启迪人心的作用;激活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创新传统文化的时代表达,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校园,需要让更多教师成为“燃灯者”,去照亮学生们前进的道路。当教师们张口就是“白日依山尽”,当他们更有文化底蕴,年轻一代才能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篇二诗歌创作被称为人类想象力的高级表现之一,写诗被视为人类最后的一个精神文化堡垒。今年5月19日,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冰在北京举办了她“个人”第一部原创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新书发布会,引发诗人圈空前的热议和争论。8月19日,小冰开设专栏“小冰的诗”,独家发布她的新作《全世界就在那里》(外二首),第一次在报纸上开专栏,再次引发读者的强烈讨论。人工智能的每一次突破,都引起社会轰动和震撼,并一次次打破了人类的认知局限,不得不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人工智能。机器人先是在机械式体力劳动方面,逐步取代了人类,“机器换人”成为工业4.0的一致认同,亦引发各界对失业的争议。机器人在智力方面的进步,更加令人感到不安,如今机器人不仅在国际象棋、围棋等顶尖智力游戏里,战胜人类高手,并挺进艺术创作领域,会唱歌、写财经评论、写诗、开专栏,展现人工智能的艺术创造力。诗歌是文学艺术的精华,对语言的要求很高,需要具备丰富的艺术想象力、文字控制力以及最重要的灵感,被称为人工智能最难攻破的领域。但是,诗歌创作并非凭空而来的能力,依然是人类基于广泛阅读、丰富阅历的基础上,经过语言逻辑反复训练而成。既然有一定的逻辑性、大数据作为基础,人工智能学习创作诗歌,就有了相应的途径可循,只要数据库够大,写诗程序符合诗歌创作流程,机器人写诗并不难,难的是写一首被人类认可的好诗歌。从目前小冰创作的诗歌质量来看,尚处于堆砌词汇、简单组合的阶段,可读性、逻辑性、优美程度都不高,但经过6000分钟(约4天)、10000次的迭代学习,就达到了出诗集、开专栏的水平,已超过普通人的学习创造力了。假以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