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904年的第二个时期,二十世纪中两个最不同凡响的人物就这样聚到了林茨的里尔学校上中学. 尽管年龄相同,但他们却没有在同一个班。然而,他们之间却有着奇异的相似之处。他俩都因远离家庭而郁郁寡欢,俩人都觉得很难跟同学们交流。 《逻辑哲学论》后他认为所谓的哲学问题已被解决,于是怀着贵族式的热忱前往奥地利南部山区,投入格律克尔倡导的奥地利学校改革运动,成为一名小学教师。1926年,被证明总是与成年人格格不入的维特根斯坦离开了“粗俗愚蠢的南部农民”,结束了乡村教师的职位。 蓝皮书, 1933-1934 褐皮书, 1934-1935 哲学探讨, 1936-1945 数学基础评论(Remarks on the Foundations of Mathematics, 1936-1945) 美学, 心理学及宗教信仰的讲课及会话(Lectures and Conversations on Aesthetics, Psychology and Religious Belief ,1938) 论确定性(On Certainty, 1969) 颜色评论(Remarks on Color, 1978) 文化与价值 关于数学基础的评论 维特根斯坦剑桥讲演集 一种哲学的考察 论数学的基础 心理学哲学评论 杂评 纸条集 关于伦理学的讲演以及其他 心理学哲学最后著作 研究文献 外文原著 马尔康姆:《回忆维特根斯坦》(Norman Malcolm, Ludwig Wittgenstein: A Memoir),李步楼、贺绍甲 译,商务印书馆,1984 范·皮尔森:《维特根斯坦哲学导论》(C.A.Van Pearson, Ludwig Wittgenstein: An Introduction to His philosophy),刘东、谢维和 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艾耶尔:《维特根斯坦》,陈永实、许毅力 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威廉·巴特利:《维特根斯坦传》,杜丽燕 译,东方出版中心,2000 皮尔斯:《维特根斯坦》,王成兵 等译,昆仑出版社,2000 《维特根斯坦哲学述评》,舒炜光 著, 三联书店,1982 《寻找家园──多维视野中的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尚志英 著,人民出版社 1992 《维特根斯坦哲学之路》,韩林合 著,云南大学出版社,1996;台湾,1994 《维特根斯坦:一种后哲学的文化》,江怡 著,社科文献出版社,1996,2002 《维特根斯坦传》,江怡 著,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 《维特根斯坦》,江怡 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走出语言的迷宫: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概述》,王晓升 著,社科文献出版社,1999 《〈逻辑哲学论〉研究》,韩林合 著,商务印书馆,2000 《〈逻辑哲学论〉导读》,江怡 著,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维特根斯坦”,《西方著名哲学家评传》(续编下卷),徐友渔 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 《“哥白尼式”的革命》,徐友渔 著,上海三联书店,1994 《维特根斯坦: 走出语言囚笼》,张学广 编著,根据Ray Monk 著 Ludwig Wittgenstein: The Duty of Genius,辽海出版社,1999 《维特根施坦》,赵敦华 著,香港,1987 《维特根斯坦哲学──他的前期哲学的诠释,批判和探索》,刘福增 著,台湾,1987 《哲学分析的天才──维根斯坦》,陈荣波 著,台湾,1982 《维根斯坦》,陈荣波 撰, 波尔森 原著,台湾,1982 三、前期主要思想 (一)逻辑原子主义 1.世界的逻辑结构 《逻辑哲学论》开篇第一句话,“世界就是所发生的一切。” “世界是事实的总和,而不是事物的总和。” “世界是由事实以及这些就是一切事实这个情况所决定的。” 在这里,事实就是事态的复杂形式,或者说,事态是构成事实的基本单位,维特根斯坦把它称为“原子事实”。例如,石头是事物,把它捡起来扔出去就是一个事实。可见,事实与事物的区分,重要的在于事物在时空中的状态,正是这些状态构成了各种不同的事实。原子事实就是各种简单事物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中的不同状态,或者说是这些状态的总和。 2.世界指在逻辑上可能的一切世界 因为对事物在发展变化过程中每一状态的具体研究,这是自然科学的工作,逻辑学研究的是原子事实是如何构成更为复杂的事实以及如何构成世界的。 从自然科学角度看,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可分的,不仅可以细分到原子和基本粒子,而且可以一直分下去; 但从逻辑的观点看,任何分析都是有终点的,我们不可能无限地分析下去,否则思维就没有了根基。基于此,维特根斯坦为他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