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cha2+1 高原及周边天气系统天气动力学研究述评 《高原气象学进展》教材.ppt
高原及周边天气系统天气动力学研究述评;青藏高原主要的天气系统;高原低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高原类低涡项目一览表(2000-2010)D0505 青藏高原低涡切变线形成维持机制研究 何光碧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32 2008-01至2010-12D0505 青藏高原东移对流系统对江淮流域致洪暴雨的影响机制 孙建华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40 2009-01至2011-12D0506 西南低涡暴雨形成机理研究 林永辉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48 2009-01至2011-12D0505 青藏高原低涡空心及螺旋云带的观测和理论研究 李国平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45 2009-01至2011-12D0506 等sigma面上相当重力位势高度分析方法及其在青藏高原近地面低涡系统发生发展中的应用 周玉淑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18 2010-01至2010-12D0506 高原低涡东移过程中三维结构及其演变特征研究 周玉淑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40 2011-01至2013-12
2012:高原涡、西南涡各1项
; 高原低涡的动力学研究 ; 高原低涡的数值模拟研究;高原低涡研究现状分析;高原低涡研究的展望 ;对东移高原低涡的研究多集中在天气学方面的统计和事实归纳,动力学机理和数值模拟方面的研究工作还比较少。
有必要加强动力学方法对东移高原低涡结构及移动机制的分析。
同时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东移高原低涡天气学诊断计算、动力学分析的结果进行验证。
对各种研究方法取得的结果进行集成,归纳出东移高原低涡的移动规律以及对强降水过程的触发机理。
;地面感热对高原低涡生成作用之歧见?;西南低涡;西南低涡的天气统计及诊断分析 ;陈栋等从大尺度环流、水汽输送和温度平流,并利用湿位涡的垂直和水平分量以及相当位温,分析诊断了在“鞍”型大尺度环流背景下西南低涡发展的物理过程
李修芳等分析了西南低涡的独特云型及其移动发展对华北大雪的影响
刘正礼等利用雷达回波资料对典型的西南涡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
陈忠明等对长江上游发生的一次低涡特大暴雨采用边界层和雷达回波资料结合物理量诊断分析
目前,常把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资料与天气图、物理量图等资料相结合来分析西南低涡的特征。
全球变暖、高原变暖背景下的西南低涡气候学变化研究 linkages across the weather-climate interface
;西南低涡与其它系统相互作用研究 ;西南低涡的动力学研究 ;西南低涡的数值模拟研究 ;西南低涡研究的展望 ;西南低涡与高原低涡、低空急流、印度季风槽、江淮气旋、梅雨锋以及热带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相互作用有了一定的研究,但还不是很充分,与其它天气系统如南压高压等相互作用的研究还较少,这方面的研究需要加强。
西南低涡发生发展机制、诱发暴雨天气机理和短时临近预报关键技术、可预报性试验,以及对我国重大灾害性天气的影响机理与预测技术,也应是西南低涡研究及业务应用的重点。
;西南低涡与暴雨和正涡度区的关系之谜?;高原天气动力学研究现状;高原对流活动;高原天气诊断分析;高原对天气系统及天气过程的影响; 我与高原天气研究
李国平,万军,卢敬华.暖性西南低涡生成的一种可能机制.应用气象学报,1991, 2(1): 91-99
李国平,刘行军.西南低涡暴雨的湿位涡诊断分析. 应用气象学报,1994,5(3): 354-360
卢敬华,李国平. 层结稳定度和波速对孤立波解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1994,37(增刊第2辑):46-56
Li Guoping,Lu Jinghua. Some possible solutions of nonlinear internal inertial gravity wave equations in the atmosphere.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1996,13 (2): 244-252
李国平,杨小怡.热源强迫对非线性重力内波影响的初步分析.大气科学,1998,22(5):791-797
李国平,蒋静.一类奇异孤波解及其在高原低涡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气象学报,2000,58(4):447-456
李国平, 赵邦杰,杨锦青.地面感热对青藏高原低涡流场结构及发展的作用.大气科学,2002,26(4):519-525;李国平,徐琪. 边界层动力“抽吸泵”对青藏高原低涡的作用.大气科学,2005,29(6): 965-972
李国平,刘红武.地面热源强迫对青藏高原低涡作用的动力学分析.热带气象学报,2006,22(6): 63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ch3线性控制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测性-3节 研究生现代控制工程试卷 教材.ppt
- CH4 MCS-51的中断系统 单片机优秀教材.ppt
- ch4 决策中的收益损失与 及效用 贝叶斯统计课件.ppt
- Ch4 固体中弹性波-05 声波在流体-固体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知识讲稿.ppt
- CH4 定额及定额计价 工程概预算教材.ppt
- ch4 投资相关管理1 财务相关管理 .ppt
- CH4 概要设计 经典软件工程PPT 知识讲稿.ppt
- ch4 汽轮机的凝汽设备 汽轮机原理 教材.ppt
- ch4 第四节 同步时序电路的设计 数字电子技术 知识基础 .ppt
- ch4-5 第四章 触发器习题 数字电子技术 知识基础 .ppt
- cha3 青藏高原大气动力学基础 《高原气象学进展》教材.ppt
- cha5 青藏高原的热力作用 《高原气象学进展》教材.ppt
- cha5+1.1 高原地面热源计算举例-正算法 《高原气象学进展》教材.ppt
- cha5+1.6高原大气热源的计算LYF 《高原气象学进展》教材.ppt
- cha5+5青藏高原前期冬春季地面热源与 及我国夏季降水关系的初步分析(973项目06_07年会报告1)《高原气象学进展》课件.ppt
- cha5+7高原地面总体输送系数、地面通量及高原气象研究进展(LASG&高原所报告)《高原气象学进展》教材.ppt
- cha7 青藏高原大气运动的波动理论(波动解) 《高原气象学进展》教材.ppt
- cha7+2 Dynamic&Numerical_Study_of_Waves_in_the_TPV 《高原气象学进展》教材.ppt
- cha8 高原低涡与 及热带气旋类低涡(涡旋解) 《高原气象学进展》课件.ppt
- cha8+1 地面热源强迫对青藏高原低涡作用的动力学分析(第六次全国动力气象学术会) 《高原气象学进展》教材.ppt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