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虎掷”稼轩词》学习指导.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龙腾虎掷”稼轩词》学习指导

《“龙腾虎掷”的稼轩词》学习指导   一、创作背景      1英雄出少年,戎马镇敌胆   青年辛弃疾是个金戈铁马的爱国英雄,虽然没有词作流传,但非凡的经历为他后来成为名垂千古的词人打下了基础。   2满腔爱国情。呼号变悲声   宋金几十年的休战期间,南宋继续西湖歌舞,金国也不断走向衰落,但热血青年辛弃疾仍然主战,期望收复失地。豪迈倔强的性格和执著北伐的热情,使他屡受排挤和打击,并于1181年被弹劾降职到江西上饶农村,终生都没能挥戈北上再展身手。屡受打击的孤危地位,“三仕三已”的仕途生涯,铸就了词人傲岸不屈的人格,更磨砺了他豪放苍凉、雄奇沉郁的词风。以后他所有的雄心壮志都只能在词作中气冲斗牛,南宋的政治际遇把爱国猛将辛弃疾逼上了文学青年的道路。   3精忠报国志。矢志不改情   赋闲后的词人开拓了词作新天地。他横刀跃马登上词坛创造出一类呼啸生风、气势豪迈的英雄形象。辛词内容大多与战争和军事有关,使词的意象群出现了一个大转变:刀、枪、剑、弓、钩、铁马、将军、骑兵等屡屡出现,构成了词史上罕见的军事景观,因而被后人称为“金戈铁马的大词豪”。   4暮年壮心。雄风不已   宋宁宗嘉泰三年,昔日的一些主战派人士重新得到起用。64岁的辛弃疾壮心不已,又一次出任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等职。词人亲自到前线镇江任职,并一面打探虚实,一面训练士兵。这时离词人渡江南归已43个春秋,他北望扬州,想起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念及自己青年时的战斗生涯,百感交集,写下了借古讽今的千古名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二、文化看台      中国古代文人的悲秋情结   “自古逢秋悲寂寥”,悲秋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主题之一,无数骚人墨客的作品中都郁积着浓浓的悲秋情结。本专题所选辛弃疾的四首词中就有两首是悲秋的。   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秋天是一幅“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荒凉而充满寒意的图景。宋玉在《九辩》中流露“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悲慨,可以说开启了文人悲秋的先河。其后,这种悲秋情结层出??穷。曹丕在《燕歌行》里咏道,“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雁辞归雁南翔”,直追宋玉。杜甫在《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抒发了诗人伤时忧国、老病孤独、壮志难酬的复杂情感。柳永在“萧萧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的凉意中,同样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令人伤心的惨淡秋景,抒发了悲秋之叹。被誉为“秋思之祖”的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极凝练地勾勒出一个天涯游子在秋日黄昏中茫然、孤独、感伤、无奈的情态。   为什么“秋”偏偏与“悲情”相关联,说法不一。钱锺书先生在《管锥编》中列举了许多赋秋的例子,解释古人逢秋言悲的道理,认为“节物本‘好’而人自‘惆怅’,风景因心境而改观耳”,又说“物逐情移,境由心造,苟衷肠无闷,高秋爽气遽败兴丧气哉”,并进而言之,“以人当秋,则感其事更深,亦人当其事而悲秋逾甚”。钱先生主要是从主观意识方面阐释的。赵敏俐的《秋与中国文学的相思怀归母题》一文则表现出另一种观念:“中国文学的悲秋作品,并不仅仅是一种生命意识的自然感应,而始终比较明显地和相思与怀归的母题有着不解之缘。悲秋是源于相思怀归这一母题的。而相思怀归之情愫又是源于早期农业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总之,中国传统文人的悲秋情结,是先民集体无意识的结果,富有浓厚的文化底蕴,也反映了中国文化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伦理价值观对中国文人生命意识的深刻影响。      三、佳句赏析――“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三句,虽然仍是写景,但无一语不是喻情。落日,本是日日皆见之景,辛弃疾这里用“落日”二字,比喻南宋国势衰颓。“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北宋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可是南宋统治集团根本无北上收复失地之意,对于和辛弃疾一样的有志之士也不看作自己人,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自己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      四、点击字词――“吴钩”      吴钩是古代吴地所造的一种弯形的刀,后泛指锋利的刀剑。李贺《南园》诗:“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杜甫《后出塞》诗中也有“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的句子。《水龙吟》中“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三句,则是直抒胸臆,显示出此时作者的思潮澎湃与心情激动。但作者不是直接用语言来渲染,而是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吴钩”,本应在战场上杀敌,现在却闲置身旁,只作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