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非预设生成资源多用性.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谈非预设生成资源多用性

谈非预设生成资源的多用性   课堂是鲜活的,是一个学生与教师、同伴“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合”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预设”和“预设生成”外,往往还会产生一些意料之外而又有意义的信息材料,即非预设性生成。然而在现实的课堂中,教师们由于惯性思维的影响,总期望教学按自己的预设推进,对于预设生成的结果往往表现出“正中下怀”的惊喜,而对于那些非预设生成的意外,则采取回避的态度,认为它们影响了课堂教学进程,是“节外生枝”。事实上,由于学生知识、经验、学习能力存在着差异,教学中出现一些非预设生成是必然的,它们真实地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为实现教学相长创造了条件。   一、捕捉学生的错误资源,激发数学课堂生命活力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总担心学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经常藏着、躲着、捂着,其效果总是适得其反。其实这些错误是自然现象,也是很好的教学资源。现在的我倒是挺欢迎有价值的错误出现,而且肯花时间让学生亲自参与找错、议错、辨错。通过这一动态的过程,学生生成的知识、技能得到巩固,思辨能力得到发展,由于这种学习是学生自发产生的,所以经常会出现激情四射的场面,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   例如,一种织布机5台2小时织布160米,某车间有20台织布机,8小时一共织布多少米?   解答该题时,大多数同学都根据归一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列式解答,算式为:160÷5÷2×20×8=2560米。有一位同学却列出了如下算式:160÷5×8×(20÷5)=1024米,从结果看,显然是错误的。但与众不同的算式中又含有“创新”的成分,于是,我请该同学大胆地说出他的想法。他说:“这个车间织布机的台数是原有台数的(20÷5)倍,前两步表示5台机器8小时加工的米数。”说到这儿,该同学迟疑了一会:“老师,我知道错哪儿了,这里不是160÷5,而应该是160÷2,整个算式为160÷2×8×(20÷5)。”“现在再请你计算一下结果。”“2560米,成了!”他顿时体验到了创新求异的成功带来的快乐。在该同学的启发和影响下,其他同学也不再局限于“常规思路”,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重新思考,列出了“160÷5×20×(8÷2??”,“160×(20÷5)×(8÷2)”等不同的解法。   通过这样的找错、改错,以后再碰上类似的问题,错误的概率肯定会大大降低。由此可见,把学生的错误作为资源加以利用是有效的课堂教学手段。并且对于学生来说,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尊重,学生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上尽情地展示了自己的创造力。对于我来说,这同样也属于教学工作的“非预设生成”,然而我在往后把这种“非预设生成”转化为“预设生成”,丰富“预设生成”资源的储备。   二、捕捉学生的疑惑需求,激发数学课堂生命活力   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说:“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这是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源泉,因为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由此非预设生成了教学资源,学生的学习不再是一种异己的外在的控制力量,而是一种发自内在的精神解放运动。在教学中,如果让学生真实思想得以充分暴露,同时最大限度地反映学生学习的意愿,也就是捕捉这种“非预设生成”的见解或疑惑,并及时调整教学行为,往往能给学生带来探究的冲动。例如:我在教学“最简分数可以化成有限小数的特征”时,原先是这样预设的:1.出示1/5、11/20、17/125等十二个分数,要求化成小数后再分类;2.在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猜测,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与什么有关?并由此引导学生先观察分母,并把分母分解质因数,从而发现一些能化成小数的分数的特征。在学生观察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各分数的分母时,有学生说:“这些分数的分母都可以化成10、100、1000……”听到这话,我心头为之一动:寻找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的特征,学生一般很难想到会把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即使要对分数分母进行分解质因数,也只是执行老师的指令性操作,没有多少思维价值可言。如果从学生自己发现的分母能化成10、100、1000……这一点入手,顺着这个学生自主搭建的脚手架,学生能顺利地摘到果子,更重要的是这样更能启动学生内在的探究意识。于是我果断调整原先的设计,及时肯定学生的这种发现,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10、100、1000……的质因数究竟有什么奥秘呢?在这节课堂教学中,我不是机械地执行预设方案,而是顺着学生的思路,因势利导地组织学生参与自主探索,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产生自己的学习经验,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三、捕捉学生的思维火花,激发数学课堂生命活力   学生不同个性经历和发展水平的差异,会为课堂带来各种可能。从生成性资源的角度看,在教学过程中有不断涌现出的有价值的信息,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捕捉学生机灵生动的思维火花,并很好地加以利用,对师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