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迈向新世纪华侨博物院
迈向新世纪的华侨博物院
侨博物院是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亲自创办的,在海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在祖国的博物馆园地中,也是一枝独秀的奇葩。
祖国文化与南洋文化共存
华侨博物院坐落在厦门五老峰北麓的蜂巢山下,是陈嘉庚先生亲自择定的,院址一带当时还很荒凉,而他以其远见卓识,看出“这地方很好,宽阔又安静,地处市区与南普陀、厦门大学之间,交通方便”。当时的厦门市人民委员会很快批准了陈嘉庚先生择定的院址,在蜂巢山西侧划出土地近6万平方米。陈老先生对华侨博物院的筹建过程,大到总体规划、建筑风格,细到选材用料、规格尺度,甚至陈列橱柜的样式,都亲自指导设计,巡视督办。华侨博物院陈列历史文物的橱柜,是以三座中国传统建筑的重檐屋顶和须弥座为基本造型和主体结构,两座泰缅等国建筑风格的展橱间以其中。长达80米的展厅,气贯长虹,浓郁的民族风格与浪漫的南洋情调和谐统一,交相辉映。在以南洋华侨占海外华侨多数的当时,她无疑为南洋华侨前来观览,营造了一种特殊的氛围。那是一种祖国文化与侨居国文化共存的象征,也是“华侨创办”的匠心独运。
展厅大楼于1958年4月落成,这是陈嘉庚先生规划的华侨博物院五座大楼中的第一座。其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主体3层,白色花岗岩主体覆以红色大瓦,正面6层,绿色琉璃重檐屋顶,高23米,中西建筑风格融为一体,气势雄伟。
为了让民众获得“直观”的教育,陈嘉庚先生在庄明理、张楚琨的陪同下,多次亲往北京等地征集收购文物,并致函南洋华侨社团征集文物和动物标本。华侨博物院现有文物及自然标本等藏品6000多件,绝大部分就是陈老先生当年呕心沥血搜集所得。他选定的古代文物以陶瓷器、字画青铜器、钱币、雕刻品为主,不但种类具有代表性,而且在数量和品种上,具有能够基本反映这几类物品发展史的年代跨度。另有鸟兽类标本数百件,种类繁多,且有珍稀品种。这些,不但适宜对公众进行常识教育,而且也是中小学生学习历史和自然知识的课堂,甚至是高校对口专业的教学基地,外地学校也常组织学生前来观摩学习。而外国文物,既体现了异域风情,又从某些方面反映了华侨居住国的物质文化发展水平,令人眼界大开。这些藏品,初具了四个馆中的三馆之基础。这批院藏文物中有不少的珍贵品,其中收入《中国古代书画目录》 (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编,文物出版社,1991年,北京)的书画就有14幅。经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陶瓷组来院鉴定的国家一级文物就有9件。此外,尚有200多件省级文物。这些藏品,奠定了华侨博物院的基本规模。
华侨博物院建成后,陈老先生设立院行政委员会并亲任主任,聘请尤扬祖、肖枫、张楚琨、颜西岳为副主任,陈永定为秘书。1959年5月14日,陈嘉庚先生以86岁高龄,抱病亲自为华侨博物院的开幕典礼剪彩。建院初始,则先以这座大楼的三层展览大厅,陈列古代文物、南洋文物和动物标本。
华侨博物院因陈老先生于1961年逝世,原有的规划设计未能完成。1965年9月至1978年8月,华侨博物院闭馆。
华侨华人与祖国联系的纽带
1978年7月,根据国务院侨办的指示,筹备复馆。至1981年2月华侨博物院重新开放。设《华侨历史简介馆》、《祖国历史文物馆》、《自然博物馆》三个展馆。1982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承志为华侨博物院题写院名。1988年7月20日,国家主席李先念为华侨博物院创办30周年提前发来贺信。
进入20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对外联系的密切和交往的扩大,作为联系华侨华人的重要窗口,华侨博物院在弘扬嘉庚精神,展示华侨历史,反映侨史研究新成果,表现华侨华人的新贡献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努力,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在侨史文物资料征集、侨乡调查、侨史研究、侨史展览等方面,在已有的基础上不懈努力。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图片、照片、文物和实物,并具有一定的研究力量。华侨博物院逐渐扩大了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势。在厦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1994年35周年院庆之际,完成了新版《华侨历史陈列》。新版陈列以侨史研究的新成果为基础,充分利用院藏侨史文物资料扩大了展线,扩充了内容和实物,辅以现代的展示手段,系统地将华侨走向世界的足迹、创业海外的艰辛、融合当地的过程、落地生根的选择和源远流长的亲情,作了系统形象的介绍。先后制作、举办了《南侨机工回国参加抗战纪念展――献给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友谊?合作?机遇――参与厦门经济特区建设的东南亚华人》、《活跃在厦门特区的香港同胞――庆回归颂奉献》和《华侨华人人物展》等专题展览。与马来西亚南源永芳艺术基金会、市侨办合作举办过《孙中山与华侨》大型国际艺术展。此外,还编写出版了新加坡与日本侨领的专集:《铬木成林―孙炳炎和他生活的年代》和《陈德仁先生纪念集》。
华侨博物院在海外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