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对发达国家逆向投资进入障碍与策略.doc

中国企业对发达国家逆向投资进入障碍与策略.doc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企业对发达国家逆向投资进入障碍与策略

中国企业对发达国家的逆向投资进入障碍与策略   摘 要:近年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迅猛,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企业对发达国家逆向投资异军突起。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企业也遭遇了一些重大的失败案例,造成了巨大的投资损失。本文从产业组织理论有关进入障碍的角度实证研究了中国企业对发达国家市场直接投资面临的进入障碍,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逆向投资还可能面临不同区位市场和不同行业的进入障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中国逆向投资健康发展的对策思路。?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投资;进入障碍?   中图分类号:F27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1)11-0031-08   ??      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被称为逆向投资,明显区别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南南投资”,这种逆向投资对于后起发展中国家提升竞争优势是一种更有战略意义的对外直接投资。长期以来,发展中国家企业向发达国家进行国际化战略型投资和创业活动,被称为充满机遇和风险的另一条路线[1-2-3]。早在20世纪20年代末,发展中国家的逆向投资就开始萌芽;50―60年代,以拉美的阿根廷、墨西哥和亚洲的印度、韩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就开始了对发达国家的逆向投资,70―80年代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发展中国家的逆向投资不仅在数量上有了大幅度增长,而且其跨国公司除了在发达国家进行绿地投资(Greenfield FDI)以外,还开始对发达国家的公司进行跨国并购(AMA)。进入21世纪,发展中国家的逆向投资更是得到了飞跃式发展,不仅对发达国家进行的跨国并购案大幅增加,而且在投资动因、投资方式和策略等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在客观上也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逆向投资的并购良机,使得发展中国家的逆向投资又掀起了新一轮热潮。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的统计,截至2005年,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额已经占到全球FDI数据的17%,而其中20%是投向发达国家;到2009年,前者已上升到20.8%,对发达国家直接投资比重也大幅增加了[4]。?   中国企业从20世纪80年代初也开始了对发达国家的投资历程,但发展缓慢。21世纪以来,中国的逆向投资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许多行业领先企业开始将目光瞄准发达国家市场,采取投资建厂、跨国并购、设立海外研发机构等方式开展跨国经营,特别是对欧盟、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直接投资增长较快。当然,近年来中国的逆向投资也存在为数不少的跨国并购失败案例,其原因既包括企业自身实力不够、国际经营人才匮乏、缺乏明确发展目标与战略等内部影响因素,同时也面临不断增多的贸易壁垒、专利诉讼、国家安全威胁等进入障碍等不利的国际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投资损失,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发达国家市场存在诸多进入障碍等不利因素影响,对此,?   一、逆向投资与进入障碍:文献综述?   进入障碍(Barriers to Entry)也称为进入壁垒。从总体上看,理论界关于进入障碍的研究,主要局限于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中,而对于逆向投资过程中进入障碍的专门研究,国内外文献鲜有涉及。?   对于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逆向投资,不仅在西方主流的国际投资理论中未能得到解释,甚至在专门探讨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中也未能得到说明,较少的研究注意到发展中国家的逆向投资现象。Kumar(1998)的研究表明来自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跨国公司通常利用对发达国家的FDI来增强它们的非价格竞争力。[5]Wesson(1999)发现,一些公司进行国际化之前并不具备相当的专有优势,也不具备强大的、适应于东道国的比较优势,它们进入国际商务领域,尤其是进入发达国家是为了寻求战略资产,以弥补自己的竞争弱势。[6]Thomas(2001)基于资源基础理论认为,技术能力、国际化经验、是否在产业集群内、是否曾为国有企业、是否参与企业联盟等因素对于发展中国家企业对发达国家的上行投资影响较为明显。如果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希望通过上行投资获取补充性资源,自身必须拥有足够的基础性资源。[7]Luo,Yadong等(2007)关于“后来者”(late comer)的研究表明,在进行国际扩张之前,这些“后来者”虽然最早也具备如低成本等竞争优势,但并不具备强大的实力,当它们进入发达国家的高端市场时,这种优势是非常脆弱的。因此,新兴公司的国际扩张并不是基于强大的可以在外利用的专有优势,其扩张动机是获取战略资产,以弥补自己的竞争劣势和培养竞争优势。[8]而且,同早期发达公司向发展中国家投资不同,新兴公司从事“逆向投资”之前并没有经历长期的发展演变,呈现出跨越式和前瞻性的特征。因而,大量的对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