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文献综述.docVIP

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文献综述.doc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文献综述

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的文献综述   摘 要:商业银行效率研究是当前金融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从商业银行微观效率、效率影响因素、宏观效率三个方面出发,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希望此综述对未来进一步研究有所启示。   关键词:微观效率 效率影响因素 宏观效率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7-182-02      金融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其效率就顺理成章的成为金融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在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中,商业银行的效率直接关系到金融资源在社会中的配置,进而影响我国经济的增长,可以说,银行效率的增强,是我国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支撑因素。因此,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商业银行效率的研究中一直以来争议最大的有两个问题:一是怎样定义和计量银行的投入和产出;二是怎样确定最佳业务边界来评价业绩。对于商业银行投入和产出的选择,主要有三种方法:生产法(Clark和Speaker,1994)、中介法(Mertens和urga,2001;Kasman,2002)、对偶法(Hunter和Timme,1991;Berger和Humphrey,1997;Kraft和Tirtiro-glu,1998);究竟采用哪种方法,取决于分析的重点和数据来源。   而对于确定最佳业务边界来评价业绩,Berger and Humphrey(1997)对130多篇有关金融机构效率的研究文献进行的述评表明,最佳业务边界的确定方法可以被划分为两大类―――参数方法和非参数方法。客观分析,用于确定银行效率边界的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参数方法(Parametric Method)必须通过建立明确的生产函数来确定生产可能曲线;非参数方法(Non-Parametric Method)则无需通过设计函数的形式来构造效率前沿的形状。具体而言,按照对随机误差项与低效率的不同处置方法,参数方法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随机边界法(SFA)、自由分布法(DFA)和厚边界法(TFA)。非参数方法则可以划分为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和自由可置壳法(FDH)。   对商业银行效率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微观效率、效率的决定因素以及最新引起人们注意的效率的宏观考察,即宏观效率。对于上述内容的研究,国外已经由来已久,并且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同样现有文献的综述已经十分丰富(可参见Berger and Humphrey,1997;Berger and Mester,1997;Balling etal,2004)。   在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研究开始时间不长,主要则从2000年前后开始,但也有许多学者根据我国银行业现状、金融市场环境等开展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证分析,因此本文试对我国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同时指出现有研究与国外的差距。   一、商业银行的微观效率方面   1.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在商业银行的效率研究中,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最早被我国学者关注。徐传谌、郑贵廷、齐树天、刘深、宋蔚兰、张健华、王付彪、沈谦、陈永春等通过实证分析后认为:我国商业银行已经从20世纪90年代的整体规模不经济改变为如今的整体规模经济,但国有商业银行规模不经济程度大于股份制商业银行,且股份制银行存在的非理性规模扩张行为已经导致其规模经济递减。而杜莉、王锋认为范围经济是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前提条件,中国金融业的运营中同时存在着范围经济和范围不经济的现象。   2.X-效率方面。有关X-效率的研究,魏煜、王丽、刘深、宋蔚兰、王付彪、阚超、沈谦、陈永春、甘小丰、赵永乐、王均坦等从不同角度给予了关注。他们研究后认为:(1)我国商业银行效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技术效率损失主要源于规模效率损失,我国商业银行存在与其规模不相适应的管理能力;(2)四大国有银行的效率较低,上市银行的效率较高,但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的效率差距不断减少;(3)我国银行的技术无效更多是由纯技术无效引起的;(4)外资银行的效率高于内资银行,且外资银行表现出规模效应递增、内资银行则规模效应出现分离迹象。   3.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方面。迟国泰、孙秀峰、芦丹基于随机前沿法原理,利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模型,评估了中国14家主要商业银行在1998年―2003年间的成本效率情况,实证研究结论为:(1)中国商业银行总体的成本效率并不很差;(2)国有商业银行成本效率处于上升趋势,股份制商业银行则保持波动攀升趋势。邱兆祥、张磊采用超越对数利润函数并将风险因素(以权益收益率为衡量标准)作为影响商业银行利润效率重要变量纳入超越对数利润函数,研究后认为:从经过风险调整的利润效率比较看,国有银行呈现出上升―下降―再上升的变动轨迹,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平均利润效率则呈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