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和约束条件.docVIP

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和约束条件.doc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和约束条件

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和约束条件      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能否率先复苏?世界经济的全面复苏是靠美国带动还是中印等新兴市场经济体带动?这是每个从宏观层面研究经济政策问题的学者必须首先思考的两个问题。   相对份额决定影响力的大小。从这一点说,美欧日这三个主要经济体因为其份额占全球GDP总量50%以上如果在2009年仍深陷于明显衰退或停滞,全球经济恢复增长的大局面就难以出现,这也直接框定了中印等仍保持较高经济增长速度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在全球经济复苏中的贡献度。因此我们只能从“有限度的积极贡献”这个角度来分析中国2009年的经济增长表现及效果问题。而“中国经济能否率先复苏?”这个问题若能够成立,其前提又是在全球化已深入发展的现阶段,中国经济能否通过充分的内循环创造足以抵消外需萎缩消极影响的内部需求。   同传统封闭体系下经济运行的特点具有明显差异之处在于,参与了全球化过程已达30年的中国事实上已不存在任何生产要素供给约束,尽管中国在石油、天然气、大宗原材料、稀有金属方面存在严重的资源短缺,但靠国际市场购买可以解决全部要素供给问题。而且,中国对这些资源的购买需求已成了全球经济复苏的一个贡献性因素。生产能力是供给约束的另一个方面,中国在过去30年高速增长中已成了无可争议的制造业大国,在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形势下,目前中国真正恼人的问题不是生产能力不足而是如何利用和消化严重过剩的产能。因此,从上面的简单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中国在应对危机中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有效扩大内需。   对任何一个经济体来说,扩大内需都取决于两点:一是实体经济在假设封闭循环状态下能否产生充分的真实需求;二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银行体系能否通过增加货币供给使各类微观主体拥有足够的有效需求。在本轮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中,中国在这两方面都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从真实需求方面说,中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幅员辽阔、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显著、二元经济结构明显,从全国情况看,仍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的早期发展阶段,无论在基础设施、住房??车医疗、各类基本消费和耐用品需求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实质需求缺口,这是许多人口数量不多且经济发达水平较高的经济体永远无法拥有的真实需求优势。从有效需求角度考察,中国应对危机的比较优势则更加突出:(1)城乡居民高储蓄率。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经济之谜”中有个难以理解的现象就是30年GDP年均增速为9.6%,但30年中绝大多数年份城乡居民储蓄增速都超过了16%。城乡居民手里有钱,说明中国经济的细胞――家庭部门能为银行部门自动注入流动性。(2)强势政府。中国的政府即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在扮演改革和发展主导者的角色。特别是中央政府,不仅具有领导权威而且还拥有丰厚的可支配财力,如近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和每年都保持高增长率的财政收入。这表明:对债务总额仅占GDP20%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来说,用财政政策刺激经济的可操作空间十分巨大。(3)世界上最庞大、最稳健、最“听话”的银行体系。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始终把银行业的改革当成金融体系调整的重中之重,通过注资、不良资产剥离、财务重组、股份制改造、引进战略投资者、上市等等一系列有力度的举措,率先完成了对工中建交四大行的突破性改革,为中国商业银行体系消除了系统性金融风险。随着中国农业银行改革的推进、邮储银行挂牌、政策银行转型以及全国农信社系统整体多年盈利,在美欧日银行大多陷入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中国的银行体系在资产、资本甚至是盈利方面,突然间成了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最强健金融机构体系。特别是,在中国的特殊经济政治体制下,从国有、国有控股银行到股份制、农信系统和城商行,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银行行为、高管任命乃至于公司治理等方面均保持了强大的影响力。以上三点都是中国能够在中短期快速形成有效需求的有利条件。艾伦?格林斯潘在他的新书《动荡年代》中略带沮丧地说道:“对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来说,GDP年增长率达到3%就是这些国家的能力上限了,无论我们怎样运用智慧和政策都无力突破这一上限。”为什么新兴市场国家能轻而易举地突破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极限?我想,原因就在于早期阶段的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从微观层面奠定了经济相对高速增长的潜力基础,而真实需求和有效需求这两方面的现实条件为政府的需求管理政策提供了充分发挥作用的可能性和现实性。二战后,日本在1950年至1970年的20年间,人均收入年均增长率曾达8.4%,而在1960年至1980年的20年中,新加坡和中国台湾的人均收入年增长率也曾达到7.2%的高水平。   按照30年来的经济成长经验,中国年度经济增长率可稳定在9%左右,随着经济基数的不断扩大,亦可在相当长时间内维持在8%左右,历史上一些年份当经济出现过快过热趋势时,通常由煤电油运等行业供求的结构性约束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