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演进及评析.docVIP

中外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演进及评析.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外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演进及评析

中外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演进及评析   【摘 要】 如何构建科学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对于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但现有文献表明,国内外对于企业绩效评价的研究绝大多数是基于企业经济责任进行的,而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涉及很少。因此,文章就国内外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历史演进进行评析,以期为构建企业社会责任绩效评价体系提供借鉴。   【关键词】 企业绩效评价体系; 财务指标; 社会责任      如何构建科学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对于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企业绩效评价于19世纪后期在西方工业国家兴起,尤其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得到了较为深入的实践探索与推广运用。20世纪90年代,我国理论界与实务界也开始重视企业绩效评价问题,并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但现有文献表明,国内外对于企业绩效评价的研究绝大多数是基于企业经济责任进行的,而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涉及很少。因此,本文就国内外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历史演进进行评析,以期为构建企业社会责任绩效评价体系提供借鉴。      一、国外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历史演进及评析      20世纪初,美国学者亚历山大?沃尔首次提出了7项财务评价指标,并以此来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从而奠定了综合评价企业财务效益的基础,开阔了企业绩效评价的新思路。到20世纪80年代,企业的目标主要是通过提高生产效率以追求利润最大化,投资报酬率(ROI)也因此成为绩效评价的核心指标。尤其是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产生,进一步推动了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研究的深化。此时的业绩评价研究,主要集中在选择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指标的问题上,主要有成本评价体系、杜邦财务评价体系、报酬率与预算指标综合评价体系和财务指标为主与非财务指标为辅的评价体系(夏新平等,2003)。这些评价体系提供了经营成功的评判标准,能够基本上满足当时管理理念的要求。但这些评价体系都是以评价企业的经济责任为起点而建立的,无法反映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因果关系,仍然存在虽改善财务指标体系而忽视社会责任的局限。   20世纪80年代末,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向以经济增加值(EVA)为??转变。EVA建立了财务指标和企业价值的直接关系,使价值创造结果融入会计核算体系中,为企业“基于价值管理”奠定了基础。但它同样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是该指标只能反映近期的经营成果而无法有效地提示企业未来成长能力,无法体现非财务资源的价值创造能力;二是该指标不能将公司的目标和战略有机结合。   20世纪90年代以后,人们意识到过度关注某个部分的评价会导致整体结果的弱化,学者们开始积极探寻新的评价指标和绩效评价体系,从而导致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向平衡模式演进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平衡模式的典型代表就是Kaplan,R.S and Norton,D.P.于1992年首创的平衡记分卡(BSC)。初期的平衡记分卡未和三重基线的目标结合,主要从经济绩效的角度提出企业的愿景与战略,并从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和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来衡量企业的绩效(李章华、朱?,2008)。基于此,1996年E.K.Laitinen提出“动态综合业绩评价体系”,提供了“将非财务指标最终转化为财务指标,进而解决平衡记分卡中非财务指标的量化问题”的思路。Neely等提出的“绩效多棱体”从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度和贡献角度来考虑目标和战略,以及对于整个经营过程的改进要求,这是对平衡记分卡的突破。   近二十年来,企业社会责任运动高潮兴起,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影响增强。伴随这一潮流,西方理论界针对企业社会责任相继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利益相关者评价模型,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美国学者Jeffrey Sonnenfeld(1982)的外部利益相关者评价模式和加拿大学者Clarkson(1995)的RADP模式,这两种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模式各有长短(陈维政等,2002)。20世纪80年代后期还出现了两种衡量企业社会责任的方法,即“TRI(有毒物体排放量)法”和“公司慈善法”,它们虽然能够克服通过主观印象来评价公司社会责任的局限性,但是它们毕竟都只是反映了公司社会责任的某个方面,因而难以全面体现公司的社会责任。Aupperle,Carroll and Hatfield(1985)认识到企业社会责任是个多维度的概念构造,他们以“卡罗尔构造”为基础,从经济、法律、伦理和自愿责任等四个方面来进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因子分析,并且得到了实证上的支持。英国Sustainability公司总裁John Elkington(1997)提出“三重盈余”绩效模式,即企业在追求持续发展过程中,同时能够满足经济繁荣、环境保护和社会福祉三方面的平衡发展,为社会创造持续发展的价值。KLD公司的分析师们独立创设了一种评价企业对利益相关者承担责任与否的评级标准,即KLD指数,他们用了8个与企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