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2010年夏季流浪猫狗本底调查.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合肥市2010年夏季流浪猫狗本底调查

合肥市2010年夏季流浪猫狗本底调查   摘要:在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今天,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流浪动物大军数量越来越多,引起了一系列生物伦理、城市规划方面的问题,正考验着政府和社会的综合治理能力。动物关怀已成为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2010年7月8日~10日以及7月16日~18日,在合肥市的火车站、高校园区、居民区、公园等环境进行了流浪猫狗的生态调研,结果表明,2010年夏季合肥市区流浪动物平均密度1.1761 只/ km2,约981只。相比于2008年同期合肥市流浪动物密度明显下降。       关键词:合肥;流浪猫狗;本底调查;生境类型      0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居民饲养宠物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然而许多城市不断地出现宠物抛弃潮[1],加上城市流浪动物体系的不健全所造成的社会流浪动物消化能力弱等原因,流浪动物数量急剧增长[2,3],带来了一系列生物伦理学、城市规划等方面的问题。随着合肥市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受城市流浪动物的困扰也逐渐增强,但是流浪动物本底资料仍十分匮乏[4,5]。为此,在安徽省动物学会、合肥市犬业协会小动物关怀中心的倡议下,安徽省动物学会学生分会、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安徽大学动物保护协会于2008年7月和2009年7月连续两年进行了合肥市流浪动物的本底调查[6,7,8]。经过一个冬季和2010年合肥市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期间的城市流浪动物收捕之后,合肥市流浪动物的数量和生存现状是否有所改善?在安徽省动物学会、观鸟会和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支持下,安徽大学动物保护协会于2010年7月进行了合肥市第三次夏季流浪猫狗的生态调查。      1 区域概况   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北纬32°,东经117°)(图1),长江淮河之间、巢湖之滨,通过南淝河通江达海。全市行政辖区总面积为7029.48 km2,建成区面积为224 km2。市辖瑶海、庐阳、蜀山、包河4区和肥东、肥西、长丰3县。合肥市可分为7种宏观生境(图2):?大学城为代表的高校园区,占地共12万平方公里,高校众多如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人口数量多且稳定、食物来源多样化;?合肥市火车站为代表的车站生境,包括两个火车站、五个汽车站及三个换乘中心,特点为人口数量大、流动性强;?轴承厂石油库沿线的老式居民区街道生境,受城市现代化进程影响较小;?琥珀山庄为代表的现代社区生境,居民养狗氛围浓厚、食量充足;?杏花公园瑶海公园一线为代表的公园生境,人口流动性强、环境好;?中心菜市场为代表的农贸市场生境,人口密度大流动性强,食物来源充足;?天鹅湖畔为代表的建筑工地生境,人口稀少,食量来源较少,生活及建筑垃圾为主要来源;?南艳湖风景区为代表的郊区湖畔生境,人口密度小,几乎未收到城市化进程干扰。         2研究方法    本次本底调研前期,针对所有调查队员集中培训三天,内容包括对流浪猫狗的识别特征,流浪动物与家养宠物的区别方法,本底调查生态学方法和三种数据表格的使用方法。    14名调查队员分编成2个调查队,各调查队再分成 2个小组,每组中至少有一名具有2008年或者2009年流浪动物本底调查经验的领队,同步进行流浪猫狗的调查工作。借助博冠牌双筒望远镜,四个小组分别在不同的时间段进行样线法徒步调查,每侧视野范围50米,重点调查大学城、火车站、各大公园及逍遥津一线、轴承厂石油库一线老式居民区街道、芙蓉农贸市场、安居苑琥珀山庄、天鹅湖畔等各宏观生境代表的地点。若调查过程中发现一只流浪狗,则由小组中两人进行半个小时左右的无干扰跟踪,记录其在半个小时之内的行为特征及受干扰行为特征,其他组员继续沿路线前进。    最后,将所得数据输入Microsoft Excel表格进行整理和分析,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若方差分析的结果有显著差异,则进行 Post Hoc多重比较检验。   3研究结果   3.1 流浪动物数量    2010年7月的合肥市区流浪动物本底调查共进行144h,每天出行调查时段为6:00~18:30,调查样线长度约504km(调查速度3.0 km/h)。两侧视野各约50m,调查总面积约50.40 km2。调查到合肥市流浪动物59只,密度1.1761只/ km2。其中流浪狗21只,密度0.4167只/ km2;流浪猫38只,密度0.7594只/ km2。流浪猫的密度高于流浪狗的密度。    相比于2008年7月合肥市流浪动物本底调查结果[2],流浪动物密度明显下降(见表1),流浪猫密度高于流浪狗。但由于流浪猫为夜行性动物,而调查是在白天进行,故流浪猫的实际密度应大于调查密度。         3.2 流浪动物的生境选择    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