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地区谙达贸易.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呼伦贝尔地区谙达贸易

呼伦贝尔地区谙达贸易   “谙达”,亦写作“暗达、岸达”,也称“谙达克”,是蒙古语anda的对音,意为“易物为好的朋友、契友”。由于有“易物为好”的特点,所以就将在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等族聚居区域或渔猎地区专门负责征收貂皮贡物和包揽猎户产品进行贸易交换、并于各族人民建立起了良好的“信用”关系的商人称为谙达。谙达分为两种:一是官方谙达,就是“岁以征貂至其境”的清政府派出的官员,鄂伦春人称之为“阿拉班谙达”即“官方谙达”。官方谙达在征貂之后,赏赐给鄂伦春人一些粮食、布匹、枪弹等物品,因此官方谙达不仅是清政府对鄂伦春人政治上的直接统治者,还是经济上的合法交易者。谙达,作为亦官亦商的重要人物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与鄂伦春等游猎民族有着广泛的经济、政治的交往和联系。这种交往和联系存在大约两个世纪之久,直到光绪八年(1882年)随着布特哈总管衙门的撤销,谙达制度也随之取消。   此外,还有在鄂伦春等民族中收购猎产品,付给牧猎民生产、生活用品的商人,称为民间谙达。在官方谙达活动期间,也有民间谙达深入到牧猎民中收取牧猎产品,而且活动更机动灵活,深受欢迎。但清政府为了独占鄂伦春等族人民的猎产品,严禁猎民与民间谙达联系,但由于利润的驱使和民间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民间谙达也以顽强的生命力存在和发展着。谙达制度取消后,民间谙达得到了广泛的发展,成为呼伦贝尔地区重要的贸易形式之一。中东铁路通车以后,谙达贸易有了新的发展,贸易的规模、方式等都有了变化。但是,到了日伪时期,日本帝国主义控制了林猎区的经济,推行掠夺政策,谙达贸易几乎绝迹。到解放战争时期,谙达贸易才得到了恢复,一直到建国前夕,国家按合理的价格统一收购猎产品,然后按合理的价格给猎民必要的生活、生产物资,这种传统的贸易方式消失了。   从贸易的方式看,不论是官方谙达还是民间谙达,同鄂伦春猎民的贸易大都进行以物易物的交换。官方谙达在收缴貂皮等贵重毛皮之后,谙达将粮食、布匹、茶叶、枪弹、银两等物品赏赐给雅发罕鄂伦春,有时所赏赐的物品比交纳的貂皮等物品的价值还高。民??谙达的贸易活动则根据鄂伦春人的狩猎特点和生活需要定期到山区进行,一般是每年两次,所带的物品有粮食、布匹、烟、酒、茶叶、枪弹等,而换取的是貂皮、水獭皮、猞猁皮、鹿皮、鹿茸、鹿胎、熊胆等珍贵的猎产品。中东铁路通车后,谙达贸易有了新的发展,不仅贸易的规模扩大了,而且出现了钱货混杂交易。民国时期,谙达贸易也随之改变了“包干制”形式而实行“计价”形式,这种形式比较灵活,猎品和货物都有一定的价格,猎民可以按猎品按价选易所需之物,对交换双方来讲都很明确具体,有利于交易的发展。但是,这种计价往往是谙达自己把握、制定,因此哄骗、欺诈现象仍很严重。   谙达贸易的主要交易方式是包干制交换。民间谙达的贸易一般是在每年的二、八月份,一个谙达往往同三至五个“乌力楞”(是‘子孙门’之意,指一父所生的三至四代的子孙,即一个家庭公社)建立“包销”供应关系,并且延续几代。猎民们除了生活所需的毛皮、肉类等食品外,其他的猎产品几乎都交给谙达。谙达与鄂伦春人的交换以极为原始的方式进行,互不记帐,互不计价,完全凭靠信誉进行交易。“通常谙达们如期将粮食、子弹、烟以及糖等生产生活资料送到深山密林中约好的地点进行交换,同时定准下次交换时所需物品和数量及地点”。   其次,谙达贸易的方式还有流动交换。谙达贸易的主要对象是以远离城镇、住在深山老林中的以渔猎为业的鄂伦春、鄂温克人为主,因此,交换也不固定在一个或几个地方,而是追逐游猎户到鄂伦春,鄂温克人居住的屯落进行巡回流动交易。有时谙达们为了获取高额利润,甚至跟随猎民进山,随打随收猎产品。   再次,还有集市交换。谙达将自己的细软毛皮和各种猎物,运到卜奎城、呼伦贝尔(海拉尔)等地与汉族旅蒙商店铺进行贸易。有的谙达们还将收购的猎获物和毛皮到甘珠尔庙定期集市及齐齐哈尔、海拉尔、满洲里等城镇集市进行交换。      1、谙达贸易促进了鄂伦春等民族的社会经济的发展      鄂伦春族生活的区域地处偏僻,和内地没有太多的联系,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十七世纪上半期,狩猎的工具主要还是弓箭、扎枪、驯鹿、猎犬等,正如《龙沙纪略》所说“东北诸部落,未隶版图以前,无釜甑罂瓿之属……”,随着谙达的到来,商品的交换发展起来,铁器随之传到了该地区。如:火枪、弹药、铁锅等。特别是火枪的传入,很快被广大猎民所喜欢和接受,逐渐取代了弓箭成为狩猎的主要工具,到十九世纪末,别克枪已经被鄂伦春人所广泛使用。先进的生产工具的输入不仅使鄂伦春人的狩猎生产能力大大提高,而且也扩大了狩猎的范围从而大大提高了鄂伦春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从而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猎产品的增加,使商品交换进一步发展。清朝时期出售的猎产品只有貂皮、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