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物质民俗文化与伊犁旅游事业发展.docVIP

哈萨克物质民俗文化与伊犁旅游事业发展.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哈萨克物质民俗文化与伊犁旅游事业发展

哈萨克物质民俗文化与伊犁旅游事业发展   一、哈萨克族物质民俗文化的人文依托      我国的哈萨克族主要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和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少数分布于甘肃省阿克赛哈萨克自治县和青海省海西蒙古族哈萨克族自治州。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哈萨克族人口数为1250458人。哈萨克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在游牧生产和生活的基础上,吸收周围民族的文化内容,特别是中亚和新疆南部地区的绿洲农业文化、来自西北方向的俄罗斯文化、乌克兰文化、塔塔尔文化以及相当重要的中原汉文化和中国满――通古斯文化,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哈萨克民族文化。传统上,哈萨克族绝大多数人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在这种游牧生产和生活中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哈萨克物质民俗文化,主要包括哈萨克族建筑、哈萨克族服饰、哈萨克族民俗手工艺和器具、哈萨克族饮食等。      二、哈萨克族民俗建筑及其旅游开发      哈萨克族主要从事畜牧业,为了适应游牧生活的需要,他们的先祖创造了一种造型别致,具有民族风格的建筑――毡房。毡房是哈萨克族民间建筑,适宜于春、夏、秋季转场搬迁的一种简易住房。毡房由围墙、房杆、顶圈、房毡、门组合而成。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为圆柱形,上部为穹形。下部圆柱形四周是用横竖交错相连而成的红柳木栅栏构成的围墙。顶部有天窗,覆以活动的毡子,用以通风。进入毡房中间对着天窗处是做饭的地方。毡房上半部铺有一块大地毯,地毯上面的撑杆上挂有帷帘,地毯上白天是吃饭和接人待客的地方,晚上用帷幕分开,作为卧室。冬牧场的房屋一般建在避风雪的河谷或山谷中。这种房屋结构结实耐用,形状是圆顶式样,多用木料或石料制成。房屋外形是四方平顶,屋内有铁皮炉子或土砌炉灶。围墙用石块或土坯砌成,上面有许多撑杆式的细木椽,椽子下端固定在围墙顶上,上端则连接在房子的顶圈,然后放上编织好的苇席或树枝条,上面再抹上一层草泥。   目前,哈萨克族建筑在伊犁旅游业中的开发主要集中于在旅游景点集中修建的各式毡房。冬窝子因主要在冬天修建??受伊犁地区季节性旅游的影响,在旅游业中基本没有起到什么作用。主要的问题是,哈萨克族建筑的毡房,在旅游景点之内乱搭乱建较多,毡房的样式、建筑工艺、材料、水平等参差不齐,有些是外面的样式是毡房,里面的家具、用具等完全不具有哈萨克族风格,这些都影响哈萨克族建筑在伊犁旅游业中的开发。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当对此有明确的规定,制定相关的建筑标准,避免出现乱搭乱建,影响景区整体形象,也会带来环境破坏和安全隐患。毡房内的陈设要能够显现哈萨克族居室特色,也要适当给游客讲解在毡房中居住和生活的礼仪,如座位的次序、相关的禁忌、起居常识等,让游客能够体验到民族文化的感染力,不至于乘兴而来,败兴而归。此外,还应当注意毡房内的卫生问题。因为游客的吃喝睡娱乐等活动均在毡房内进行,所以大多毡房都存在有异味和杂物的现象,应注意经常打扫和清洁,力求符合客人的卫生要求和习惯。      三、哈萨克族服饰及其旅游开发      哈萨克族的传统服饰男女各异。男子的服饰宽大结实,便于骑马和放牧;妇女服饰色彩艳丽,样式繁多。哈萨克族主要游牧于气候寒冷的新疆北部,牧民的服饰、特别是男子服装的面料以毛皮为主,也有布和丝绸。冬季,哈萨克族男子放牧时下穿大裆皮裤,腰系宽皮带,带尖顶白毡帽,脚穿筒长至膝盖的皮靴。夏季,男子喜穿布面布里,内夹驼毛的大衣“库普”。妇女穿花色连衣裙和坎肩,衣服多用花色的绸缎、绒、棉布缝制。姑娘和少妇一般穿袖子上绣花,下摆带有多褶的连衣裙,颜色多为红、绿、和淡蓝大花。冬季,穿条绒棉大衣。或者穿带布面的毛皮制作的衣服;夏季,裙子外套坎肩或外套。哈萨克儿童的衣服多缀满银或纽扣,有的缀以银元装饰,极为美观。   哈萨克传统民族服饰极具游牧生活特色,又美观大方。当前对哈萨克族服饰的开发,主要集中于在旅游景点让游客穿上民族服饰照相等一些简单的项目,缺乏深层次开发,应有的经济效应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在今后的旅游工作中应当着重于民族传统服饰的展示和民族传统与现代人日常服饰的结合开发。如举办民族传统服饰的服装展览和模特展示,让游客深刻感受哈萨克族服饰的美感和特殊游牧文化。对传统服饰进行与现代服饰相结合的改造,使其能够成为现代人日常穿着的服饰,便于游客购买和使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民族传统服饰风格、质地、装饰、图案风格的保护,在民族服饰的展示上要保持原汁原味,但用于产品开发和游客购买的服饰要力求既体现民族特征又要能够符合时代要求。这样,一方面保护了传统服饰文化,另一方面又满足了游客的要求。      四、哈萨克族民族手工艺品与器具及其旅游开发      哈萨克族民族手工艺品与器具丰富多彩。在工艺品方面最突出的有雕刻、刺绣和图案艺术。哈萨克族的手工业工匠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