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道德经》中养生观
《道德经》中养生观
《道德经》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经书,不仅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丰富的政治思想和军事思想,同样也包含了丰富的修身养性的养生理论,这些理论被后来的道家发扬光大,被称为道家养生论的鼻祖。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思想最自由和繁荣的时期,在当时的思想家看来,治国平天下是人生的大事,修身养性同样是大事,而且是治国平天下的根本所在,“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大学》)。
实际上古代的先哲们所说的道本身常常是指修身养性之道,《素问》云:“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一段话说的是黄帝等得道的人,他们懂得修身养性,所以能做到形神不离,能长寿到一百岁。老子在历史上被认为是与黄帝一样,懂得修身养性之道博大的真人。其《道德经》中也充满了养生的观点,历史上有些关于《道德经》的注家就是从养生的角度来对《道德经》进行注释的,例如汉朝的河上公、晋朝的葛洪等。那么《道德经》中关于养生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与许多医家和杂家的养生观点不同的是,《道德经》中的一个主要养生观点就是自然无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说明养生也应首先取法于自然。“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这些论述也说明了自然无为是养生的基础。在现代社会中,生活工作的节奏越来越快,所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社会环境也鼓励人们不断地追求更好的生活,这也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但是就个人而言,如果欲望难平,人??不足,就会导致纷争不断,从而产生无限的烦恼和灾祸,“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就无法达到一种自然无为的精神状态,也无法达到养生的目的,与提高生活质量的最终目的也相去甚远,所以保持自然无为的心态不仅是养生的根本,也是在现代社会环境中生活和工作的制胜法宝。
然而怎么才能做到自然无为呢?在老子的《道德经》中也给予了很好的回答,老子认为做到自然无为的第一个方法就是为人谦下,人由于私心太重,常常是想得到而不想失去。但实际上自然的规律是过分地想得到却是无法得到,不去过分追求却反能有所收获,“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所以只有象自然一样作到不辞、不有、不恃、不居功,才能进入“长生久视之道”。水是最能体现自然这种品质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只有象水一样的谦下,象水一样能够“处众人之所恶”,才能达到自然无为的境界。人们只有在生活中做到了这些,才能真正做到心胸豁达,不斤斤计较,不患得患失,不宠辱若惊,所以才能“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素问?上古天真论》)。如果人的生活目标中只有自己,那么就会有不可为而“妄为”,难于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还会引起纷争,心境难以平静,心境不平静是养生最大的忌讳。
《道德经》中还以“张弓”来说明谦下的好处,“天之道,其犹张弓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是损有余而补不足,看不起他人,自以为了不起,不谦虚为人,就是一种有余,有余者,与道相违,天将损之,不可长久。不谦虚的人就像小坑,有一点水就会漫出来,这就是有余;而谦虚的人就像大海,总是表现为不足。“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老子河上公注》。
《道德经》还为养生的古代真人有过描述,“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这段话的意思是:古代善于为道的人,微玄深通,深刻得难以认识。正因为难以认识,所以这里只能勉强为它描述如下:迟疑慎重,好象在冬天涉过江河,警觉的样子,好象惧怕四周的邻居?庄重的样子,好象在做客,流散的样子,好象冰将要消融?敦厚的样子,好象木桩一样,宽大的样子,好象巨大的山谷,浑浑然好象浊水一样。谁能将浑浊变澄清?只有安定才能慢慢清澈;谁能安定而久长?静中有动才能慢慢生发起来。保此道的人不想要过满,仅因为不满,才能从破败中新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MX480路由器操作手册.doc VIP
- 医学课件-神经内科常见病.pptx VIP
- 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复习资料.doc VIP
- 2025年项目管理公司组织架构、岗位、职能设置方案.pdf VIP
- 2024安徽长丰科源村镇银行员工招聘20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带答案详解.docx VIP
- 普通心理学第五版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pptx VIP
- 2023安徽长丰科源村镇银行招聘5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带答案详解.docx VIP
- 《GBT13341-1991-质量损失率的确定和核算方法》.pdf
- 节约用水条例培训解读课件.pptx VIP
-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